缩略图

公路养护预防性技术在延长路面寿命中的实践

作者

张一驰

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外环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车辆数量的增加,公路的通行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面临着不断恶化的路面状况和高昂的维修成本。传统的公路养护大多集中在路面发生损坏之后的修复,然而,这种事后修复方式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无法有效避免路面寿命的提前到期。相比之下,预防性养护技术通过在路面尚未出现显著损坏时进行适当的处理,能够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长期维修费用,并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因此,探索和应用预防性养护技术成为了当今公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公路养护预防性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现状

2.1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公路养护预防性技术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护性措施,在路面出现明显损坏之前进行干预,从而避免或延缓路面退化。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后期修复的复杂度和费用。预防性养护的核心在于提前识别路面的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而不是等到问题积重难返时才进行大规模的修复。随着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尤其是在交通量较大的区域,预防性养护已成为提高路面寿命的重要手段。

2.2 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包括裂缝修复、表面涂层处理、路面加固等。裂缝修复技术通过填充裂缝,防止水分进入路面结构,减少裂缝进一步扩展的风险。表面涂层技术则是通过在路面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提高路面的抗渗透性和抗磨损性。路面加固技术通过增加路面强度,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从而延缓路面的损坏进程。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起到了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的作用。

2.3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预防性养护技术纳入公路管理体系。在美国,预防性养护技术的使用已获得广泛认可,特别是在一些高交通量路段,预防性养护已成为标准养护手段。国内虽然在一些试点项目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整体推广和应用的水平仍有待提高。实际应用中,预防性养护的实施主要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体系等因素的制约,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和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实现公路的可持续养护。

三、公路养护预防性技术在延长路面寿命中的实际应用

3.1 裂缝修复技术的应用

裂缝修复是公路养护中的常见预防性技术之一。裂缝作为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修复的及时性直接影响路面寿命的延长。裂缝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填补裂缝,防止水分渗透,减少路基的侵蚀,阻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裂缝修复技术的优点在于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并能有效避免进一步的路面损坏。实际应用中,采用热裂缝修补和冷裂缝修补两种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进行选择性修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效果。

3.2 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

表面处理技术通过涂覆一层具有防护作用的材料,提升路面抗渗透性、抗氧化性和抗磨损性,从而延缓路面的损坏。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沥青封层、沥青表面处理、砂浆封层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水分、盐分、油污等对路面的侵蚀,减缓路面老化过程。通过定期的表面处理,可以大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裂缝和坑洞的产生,尤其在高湿、高温和盐碱地区,表面处理的效果尤为明显。

3.3 路面加固技术的应用

路面加固技术的目标是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延缓因交通荷载而导致的路面沉降和变形。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基层加固、表面加固和深层加固等。基层加固通常采用高强度材料增强路基层的稳定性,减少沉降的发生;而表面加固则是在路面上增加一层强度更高的材料,改善路面的强度和耐磨性,尤其适用于重载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深层加固则涉及使用注入材料和机械压实手段,通过对路面深层的加固,提高整体承载能力。路面加固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道路的抗压能力和抗疲劳性能,还能够降低长期因路面过度使用导致的维护成本,是提高道路长期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四、公路养护预防性技术的效果评估与挑战

4.1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效果评估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实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减少道路维修频率和降低维护成本方面。通过对比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与传统修复方法的养护数据,可以看到,采用预防性技术的道路在路面损坏的发生率、维护周期和长期维修成本上均表现得更为优越。例如,采用裂缝修复和表面处理的道路,其维护间隔大幅延长,路面质量更稳定,整体的养护成本下降了20%-30% 。此外,预防性养护技术还可以减少交通中断时间,降低交通事故率,增强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数据的积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效果将得到更加全面的评估,为未来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4.2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尽管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延长路面寿命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资金较为紧张的地区,许多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预算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性养护。其次,部分预防性养护技术对实施环境和材料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现有的技术手段可能无法充分适应。再者,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滞后,导致了部分地区养护工作执行的不到位,技术效果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最后,由于路面损伤的复杂性,各种因素如交通荷载、气候变化等交织作用,导致预防性养护效果在某些情况下难以量化,影响了其广泛推广的速度。

4.3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预防性养护技术将向更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随着传感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进步,能够通过实时监测路面状况,精准判断哪些区域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从而提高养护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此外,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交通和路面类型,开发更加多样化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防性养护技术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促进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结合。与此同时,推广技术培训和标准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养护专业人才,确保技术得以有效执行,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

公路养护预防性技术在延长路面寿命、提高道路安全性和减少修复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裂缝修复、表面处理和路面加固等技术,能够有效延缓路面损坏,延长路面使用年限。尽管当前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效果将更加显著,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攀 . 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J]. 科学技术创新 ,2025,(11):168-171.

[2] 王建军 .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J]. 四川建材 ,2025,51(04):200-202+206.

[3] 王凯 .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5,46(04):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