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策略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吴敏

资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 641300

引言

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临床护理领域,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护理流程的细化、量化、标准化,实现护理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和高效化。

1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在胸外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胸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手术类型涵盖肺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等,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术后恢复要求存在差异,且患者多存在年龄跨度大、基础疾病多(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心理状态不稳定等特点,增加了围手术期护理的难度与风险。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策略通过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流程的全面梳理与优化,将护理工作分解为多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节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护理标准与责任人,实现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无缝隙护理。同时,精细化管理注重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关注,通过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医生,保障手术安全,在术后加强并发症监测与康复指导,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质量,对促进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策略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具体实施

2.1 术前精细化管理策略

术前精细化管理是保障胸外科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基础,主要从患者评估、术前宣教、术前准备三个方面展开。在患者评估环节,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 24 小时内完成全面评估,除常规的生命体征、既往病史、过敏史评估外,还需重点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如通过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等指标)、营养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心理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患者个性化护理档案,为后续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在术前宣教方面,摒弃传统统一化的宣教模式,采用“一对一”个性化宣教结合多媒体宣教的方式,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调整宣教内容与语言风格,例如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讲解手术流程、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等。

2.2 术中精细化管理策略

术中精细化管理直接关系到胸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核心在于加强手术配合、生命体征监测及手术环境管理。在手术配合方面,护理人员需在术前提前熟悉手术方案,了解手术步骤与器械需求,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分工;在手术开始前,严格按照“三方核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确保患者身份与手术信息一致;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同时关注手术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手术器械与物品的位置,提高手术效率。

2.3 术后精细化管理策略

术后精细化管理是促进胸外科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病情监测、疼痛管理、康复指导、饮食护理四个方面。在病情监测方面,建立术后精细化监测机制,护理人员需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术后 1 小时内每15-30 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稳定情况逐渐延长监测间隔时间)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如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胸腔引流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及肺部呼吸音情况,采用胸部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促进患者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对存在高危因素(如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患者,增加监测频次,建立并发症风险预警台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策略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1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策略通过对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各个环节的精准干预,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术前,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例如对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前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肺储备能力;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给予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为手术耐受与术后恢复奠定基础。在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精准的生命体征监测与保暖措施,减少了手术感染、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术后,精细化的病情监测机制能够早期发现肺部感染、胸腔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早期征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发展。

3.2 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策略通过个性化的康复指导与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有效提升了胸外科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在术后康复指导方面,阶段性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使患者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身体功能,避免了因过早或过度活动导致的不良后果,同时呼吸功能训练的加强,促进了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减少了术后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在疼痛管理方面,精细化的疼痛评估与多模式镇痛方案,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加快康复进程。此外,术后饮食护理的精细化实施,保证了患者术后营养的充足摄入,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身体组织修复与功能恢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3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策略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对患者个体需求的关注与满足,通过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胸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术前,“一对一”个性化宣教与心理干预,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相关知识,缓解了术前焦虑情绪,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关心与重视;在术中,护理人员熟练的手术配合与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了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术后,精细化的病情监测、有效的疼痛管理、个性化的康复指导与饮食护理,解决了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与康复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患者病情变化,倾听患者的意见与建议,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护理方案,增强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4 结语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在胸外科护理中成效显著,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优化,有效降低并发症、提升康复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解决传统护理诸多问题。未来需加强培训、完善标准,推动胸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庞静 .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剖宫产孕产妇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 [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11(07):44-46.

[2] 时家凤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精细化疼痛管理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C] 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 ;,2023:301.

[3] 罗杏颜 . 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在围手术期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J]. 当代临床医刊 ,2020,33(0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