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张成仁
湖南省油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422100
摘要:电子秤因操作简便、计量准确而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商业贸易中。然而,电子秤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计量检定以确保其准确性。本文旨在探讨电子秤计量检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
引言:电子秤作为一种精密的计量器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商业交易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对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电子秤的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计量检定[1]。
一、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
(一)外观及功能检查
正式启动计量检定前,需执行三级目视检测流程。首先观察秤体表面是否存在机械损伤或结构变形,重点检查传感器区域与承重台接合部位。其次验证人机交互系统:水平指示器应能准确反映设备平衡状态;调节脚需具备±5%的倾角补偿能力;功能按键组须实现清零、去皮、单位切换等基础操作响应。最后进行开机自检确认,包括显示屏全段位点亮测试及蜂鸣器提示音验证[2]。
(二)预热与调试
依据JJG 539-2016检定规程,所有电子计量设备须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完成热平衡。将设备置于23±2℃恒温环境中,接通电源后执行不少于30分钟的空载预热。预热期间每5分钟记录一次零点漂移值,当连续三次漂移量不超过1/4分度值时判定为热稳定状态。完成预热后需执行三点校准:零位校准采用空载10次连续称量法;量程校准使用标准砝码进行线性修正;角差补偿则通过四角加载实现[3]。
(三)称量及鉴别力测试
称量及鉴别力测试是评估电子秤计量性能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其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的可靠性。该测试通过系统性加载与灵敏度分析,全面验证电子秤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响应特性,确保其符合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要求。
1. 称量准确性验证
称量测试需覆盖电子秤的全程量程,以阶梯式加载方式逐步检验其线性度。测试时,从最小称量值(Min)开始,按量程的20%、40%、60%、80%、100%分阶段加载标准砝码。每级加载后需保持载荷稳定10~15秒,待示值波动范围≤0.5个检定分度值(e)时记录数据。关键操作要点包括:(1)误差计算:通过比对电子秤示值与标准砝码实际值,计算绝对误差(示值误差=显示值-标准值)及相对误差(误差占比)。(2)允差判定:依据JJG 539-2016规程,各量程段的误差需小于对应最大允许误差(MPE)。例如,在0≤m≤500e区间,MPE为±0.5e;在500e<m≤2000e区间,MPE为±1.0e。(3)过载恢复:加载至110%最大称量值并保持1分钟后卸载,检测零点复位偏差应≤0.25e,确保传感器弹性形变完全恢复。
2. 鉴别力灵敏度检测
鉴别力反映电子秤对微小质量变化的响应能力,是衡量其分辨能力的关键指标。测试时选取50%最大称量值作为基准载荷点,待示值稳定后逐步施加0.1e增量砝码,直至示值发生≥1e的跳变,记录触发跳变的最小增量值Δm。常规精度:Δm≤0.25e为合格,表明设备能有效分辨微小质量变化。高精度要求:对于分度数≥3000的精密电子秤,Δm需≤0.15e,确保满足实验室或特殊行业的精准计量需求。
3. 环境控制与干扰排除
测试结果的可靠性高度依赖环境稳定性,需确保以下条件:(1)温湿度控制:实验室温度波动≤2℃/h,相对湿度维持在(50±10)%,避免传感器温漂或电路受潮。(2)振动隔离:使用防振台或橡胶垫隔离外界震动,防止载荷波动导致示值异常。(3)电磁屏蔽:远离强电磁场干扰源(如变频设备、无线发射装置),确保传感器信号传输稳定。所有测试数据需按规范格式记录,包括加载时间、示值、环境参数等关键信息。对线性误差进行趋势分析时,若发现误差曲线呈规律性偏移(如正偏差递增),可能提示传感器线性度劣化或标定参数失准,需重新进行量程校准。对于鉴别力不达标的设备,需重点检查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或AD转换模块的工作状态[4]。
(四)偏载测试
1. 测试原理与意义
电子秤的称量精度不仅取决于载荷大小,更与载荷分布密切相关。当重物集中于秤盘边缘或角落时,传感器受力不均衡易导致示值偏差。偏载测试通过定点加载方式,检测传感器组的协同工作能力与承重台刚性,预防因结构形变或传感器灵敏度差异引发的系统性误差。
2. 测试点位规划
在承重台表面划分5个标准检测区域,包括几何中心点及四角区域(距各边5%台面尺寸构成的边缘带)。对于矩形秤盘,四角测试点需位于对角线1/6长度处;圆形秤盘则按60°等分圆周确定6个边缘测试位。针对长宽比≥2:1的条形秤盘,需额外测试长边中点区域;工业用大尺寸电子秤应增加“十”字形交叉测试线,间距不超过台面短边的20%。
3. 测试实施流程
(1)预加载平衡:在中心点施加1/3最大称量值(Max)的砝码,稳定后清零示值,消除初始位置偏差。(2)分步加载检测:使用1/10Max的标准砝码(不低于M1等级),依次放置于各测试点。每个点位加载后保持30秒,记录稳定示值。(3)数据采集规则:各测试点示值与中心点示值的偏差不得超过该载荷点最大允许误差(MPE)。例如:当Max=30kg、e=10g时,1/10Max对应3kg载荷,其MPE为±1.5e(即±15g)。
4. 判定标准与修正
各边缘点与中心点示值偏差应≤1e(常规精度)或≤0.5e(高精度秤),四角点间最大偏差≤2e。若某点位偏差超限,需检查承重台水平度、传感器预紧力及接线端子接触状态。对于多传感器并联系统,可通过调整各传感器输出权重系数实现偏载补偿。针对动态称重场景(如流水线检重),需增加移动载荷测试:将砝码沿承重台边缘匀速移动,观察示值波动范围。合格标准为全程示值变化≤1e,且无突变跳数现象。此项测试可有效验证电子秤抗冲击性能与信号滤波算法的有效性。
(五)重复性误差校准
这一测试环节旨在检验电子秤在多次测量同一载荷时的示值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中,电子秤可能会连续多次称量同一物品,如果每次的称量结果都存在较大差异,那么电子秤的可靠性就会受到质疑。在测试时,应多次放置同一载荷,并详细记录每次的示值误差。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数据,准确地评估电子秤的重复性误差,判断计量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二、电子秤计量检定注意事项
电子秤计量检定应由具有专业检定技术的人员进行。检定人员应熟悉相关规程和检定方法,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检定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好检定数据。在电子秤计量检定中,替代砝码的选择和使用也非常重要。替代砝码的最高参考误差值不应大于最大允许误差值的三分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计量检定,并注重检定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同时,加强检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检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子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义雪. 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J]. 大众标准化, 2024, (07): 182-184.
[2]王海燕. 浅析电子天平计量检定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科技风, 2020, (22): 86.
[3]王丽波. 浅析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及注意事项[J]. 国际公关, 2019, (12): 237.
[4]叶云华. 浅析电子秤计量检定方法及注意事项[J]. 中国标准化, 2018, (22): 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