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提升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路径
冯小卫
溧阳市西平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群文阅读在提升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方面所发挥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群文阅读从拓展视野、强化联系,以及深化体验、激发兴趣两个维度展开实践。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在多维度、多角度古诗词文本比较中获得更深层次感悟,培养审美情趣,从而全面提升鉴赏能力。探究提出采取主题联系法、意境拓展法等策略,构建多元互动教学环境,实现有针对性引导,最终达成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目标。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生;古诗词鉴赏
引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载体,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关键时期,而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则成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然而传统单篇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难以培养其深度鉴赏能力。群文阅读是将多篇文本聚合起来进行整体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探讨如何通过群文阅读提升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而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一、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不足与挑战
小学阶段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理解古诗词往往停留于字面含义层面,未能深入体会作品深层意蕴。他们倾向于机械记忆诗句,却难以感受古诗词所蕴含情感与意境美。学生缺乏必要文化背景知识与历史语境理解,导致对古诗词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理解不足,影响整体把握诗词内涵。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讲解而忽视学生参与感,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探索精神与批判思维,无法形成个性化理解与鉴赏。
单篇诗词教学模式局限性明显,学生难以建立不同诗词间联系,无法通过横向比较获得更广阔视野。评价体系过分注重考试导向,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校与家庭缺乏有效联动机制,未能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导致古诗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材编排方面,古诗词选择往往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难以满足学生系统学习需求。而教学资源不均衡现象也制约着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面对诸多困境,需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束缚,这正是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价值所在。
二、群文阅读促进古诗词意境感悟的有效途径
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整合比较,能够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强化古诗词间内在联系,从而提升意境感悟能力。其核心理念在于打破传统单篇教学局限,构建更为广阔学习空间。教师采用主题关联式组织方式,围绕特定主题选取相关诗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异同;实施意象中心式整合,聚焦诗词中关键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与情感寄托;进行作者中心式安排,通过集中学习同一诗人多首作品,全面把握其创作风格与思想情感;开展表现手法对比式教学,比较分析不同诗词修辞技巧应用差异,提升鉴赏敏感度;实行时空跨度式组合,展现古诗词跨越时空魅力。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题西林壁》与《暮江吟》群文教学为例,教师采用意境比较法进行整合教学。这两首诗均描绘山水景色,但意境各具特色。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感受两首诗意象差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呈现山形变化无穷景象;《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夕阳映照江面瑰丽画面。接着教师设计意境再现活动,请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变化之美,用色彩绘制半江瑟瑟半江红景象,使抽象意境具象化。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表达技巧:苏轼善用视角变化展现庐山多变特点,白居易则通过色彩对比营造暮江意境。最终启发学生思考:庐山景色因观察角度不同而变化,暮江景色因光线变化而多彩,由此引导学生领悟观察视角决定认知结果哲理,实现从自然景观到人生哲理升华,使学生在比较中获得更深层次理解与感悟。
三、群文阅读培养小学生古诗词审美情趣的实践策略
群文阅读培养小学生古诗词审美情趣实践策略应聚焦深化体验与激发兴趣两大维度。构建多元互动教学环境是关键一环,教师设计丰富多样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古诗词韵律美与意境美;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多层次阅读引导方法能够提升学生鉴赏深度,从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再到创造性表达,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完整阅读过程。情感体验式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古诗词距离,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实现情感共鸣。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思考,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开展群文互读与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多元理解,形成集体智慧。拓展课外延伸活动则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古诗词理解与热爱。
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塞下曲》与《墨梅》群文教学为例,教师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策略。这两首诗主题迥异,一首表现边塞豪情,一首展现梅花傲骨,但均蕴含坚韧品格。教学实践中,先创设情境体验环节:播放边塞风光视频,配以《塞下曲》朗诵,让学生感受雪夜准备率兵追敌壮举;展示墨梅图画,配以《墨梅》诵读,体会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幽雅意境。接着开展跨文本品读活动: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意象特点,《塞下曲》中透露气魄雄壮豪放英雄气概,《墨梅》中墨痕、淡竹等意象体现文人气质;对比分析两首诗表达情感,前者展现保家卫国,后者表现高洁品格。然后设计创造性表达环节:请学生以我眼中《塞下曲》与《墨梅》为题进行小组讨论,从音乐性、画面感、情感表达等角度展开比较,并用绘画或表演方式呈现理解成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群文阅读是提升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重要途径,其价值不言而喻。通过审视当前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现状与困境,发现传统单篇诗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群文阅读从拓展视野、强化联系维度出发,通过主题式、意象关联式、作者中心式等多种组合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诗词间内在联系,形成系统性认知;从深化体验、激发兴趣角度,构建多元互动教学环境,采取多层次阅读引导,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郑恒元.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途径探究[J].读写算,2021,(30):191-192.
[2]赵端平.浅谈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9,(34):1-2.
[3]韩清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J].新课程(上),2019,(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