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精准设计与教学效能提升研究

作者

陈悦菊

成都市武侯区领创实验学校;610046

一、引言

2021 年“双减”政策明确提出需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并着力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其核心要义并非单纯削减作业数量,而是通过科学优化设计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小学高段(五、六年级)作为小初衔接的关键学段,其语文作业设计亟需超越传统“知识本位”的局限,转向以“素养导向”为核心的精准化设计范式。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仍普遍存在重复性书面任务占比过高、分层设计不足及跨学科整合匮乏等问题[1]。因此,亟需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认知发展需求,系统性重构作业体系。本文聚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整合大单元教学理念与课堂练习设计实践经验,探讨作业精准设计对提升教学效能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

二、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精准设计的核心策略

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的精准设计需紧扣“双减”“减负提质”的核心要求,立足教材编排逻辑与学生个体差异,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作业体系。

1. 立足单元主题,强化学科逻辑整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强调以单元核心主题统整学习内容。作业设计应紧密围绕单元核心目标,形成“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闭环。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围绕《少年闰土》《好的故事》等文本,可设计阶梯式任务链:课前布置“鲁迅作品关键词初探”引导预习;课中设计“闰土与‘我’形象跨文本对比表”深化文本分析;课后安排“致鲁迅先生的一封信”进行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化 [2]。此类设计紧扣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实现知识习得与素养提升的有机衔接。同时,作业设计须深度根植于具体课文内容。如《山中访友》可设置“梳理作者拜访的‘朋友’及其特征”、“辨析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等任务 [3],引导学生精准把握文本内涵,规避脱离语境的机械训练。

计“分析闰土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为学优生安排“比较鲁迅不同作品中典型人物(如闰土、孔乙己)的异同”[2]。分层设计既保障全体学生达成基础目标,又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切的发展空间与挑战。

三、教学效能提升的实践路径

作业精准设计是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杠杆

1. 以作业驱动教学流程重构: 精准设计的作业应成为串联教学环节的枢纽,推动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模式转型。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课前:布置“基于标题与插图推测闰土形象特点”的预习任务,激活先备知识,设置认知起点。

课中:围绕预习作业的反馈展开深度讨论,聚焦分析“紫色的圆脸”、“颈戴银圈”等典型外貌描写的深层意蕴与作用。

课后:延伸布置“我眼中的闰土”人物评析写作任务[2]。

由此形成“预习导学—课堂深研—课后拓展”的闭环教学模式,实现作业与教学的深度嵌套,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效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是优化教学进程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山中访友》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修辞手法辨析”练习的情况,教师能迅速诊断学生对拟人等核心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从而动态调整后续教学重点与讲解深度 [3]。这种“以练定教”、“以评促学”的机制,有效规避了教学的盲目性,契合“双减”对课堂实效性的要求。

2. 优化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传统“等级 + 符号”式评价难以全面、动态反映学习过程与成果。需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主体多元:融合学生自评(反思学习过程与策略)、小组互评(关注合作与交流)、教师点评(提供专业指导与发展性建议)。

评价内容多维: 不仅关注知识掌握的正确性,更重视能力(如阅读理解、表达应用、探究创新)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评价语言激励:采用具体、描述性的激励语言,如:“你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传递出山泉的灵动之美,令人印象深刻”[1]。

例如,在“鲁迅精神”主题辩论会活动中,可设计三维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侧重辩论思路的清晰度与论据的充分性;小组互评聚焦成员协作的有效性与参与度;教师评价则着重逻辑严谨性、语言表达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并最终提供个性化的提升建议 [1]。此种评价方式兼顾过程与结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成就感。

四、案例分析: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为例

(一)作业精准设计方案

基础层(知识巩固):准确摘录文中描述地球“可爱”与“脆弱”的典型语句,并标注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1]。

进阶层(能力迁移与跨学科整合):结合近期“神舟”系列航天任务相关新闻报道或资料,撰写一篇题为“地球与宇宙”的对比性说明短文(约150 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体现科技文阅读与写作的迁移能力[1]。

创新层(综合实践与创意表达): 以“守护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主题,设

计一幅公益宣传海报,并创作一句凝练有力(约 30 字)的宣传标语,融合美术设计与语文表达的核心要素[1]。

(二)实施效果分析

知识掌握度: 基础层作业平均正确率达到 92% ,表明学生能准确识别关键信息及主要说明方法,印证了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强关联性。

能力提升度: 约 87% 的学生在进阶层作业中能够有效整合航天科技信息与课文核心观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对比阐述,体现了良好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实践转化:创新层作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环保责任感。课后跟踪显示,超过 73% 的学生主动参与了校园或社区的“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等环保实践活动,实现了认知学习向实践行动的积极转化(“知行合一”)。

五、结论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的精准设计是实现“减负提质”目标的核心环节。研究与实践表明,立足单元主题整合资源、依据学情实施科学分层、有机融入跨学科元素是精准设计的关键策略。而将作业深度嵌入教学流程重构闭环、创新构建多元激励性评价机制、高效整合数字化与教材资源,则是作业驱动教学效能提升的有效路径。这一过程不仅要求教师更新作业观念、提升专业设计能力,也亟需学校层面加强教研支持与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作业管理体系。未来研究与实践应着力探索作业精准设计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结合点,凝聚多方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