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古建筑文化传承保护

作者

周慰冰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沙 41020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1]。古建筑以其承载的丰富历史信息来彰显其文化价值,包含了政治、文化、艺术及科技等多个层面。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1 古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意蕴

1.1 古建筑蕴含的历史价值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1]。在考古工作中,中国古代建筑因其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考古工作者纳入了研究范围。古建筑种类繁多,见证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是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例证。

以阿房宫为例,这座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的宏伟宫殿,是秦帝国的重要象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彰显皇权的威严和秦帝国的强盛,启动了建造阿房宫的巨大工程。阿房宫见证了秦帝国的辉煌与衰落,是其历史的重要载体和缩影,对后世人民了解这一时代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1.2 古建筑蕴含的文化价值

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建筑反映了中国古代百姓审美观念以及对房屋居住环境、空间和布局规划的认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底蕴。古建筑通过其建造形制、材料及装饰,反映了古代百姓的生活方式、思想信仰、社会习俗等,这些文化信息对于后世了解其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 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2]。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个结合”中指出,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1.3 古建筑蕴含的艺术价值

古建筑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古建筑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技艺,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以故宫角楼为例,故宫角楼是指位于紫禁城四角处的四座角楼,是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以黄琉璃瓦,具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复杂结构[3]。

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对于现代建筑艺术方面的启示。现代建筑师可以从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建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建筑,丰富现代建筑设计风格。

2 古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的发展现状

2.1 对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不充

由于缺乏对古建筑深入研究和了解,很多人对其历史价值认知不足,古建筑在保护和利用上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当前的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中,专家们过于注重其物质层面的保护,虽然在其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传承工作中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古建筑文化遗产遗存丰富、体系复杂、类型众多,其中还存在大量文化宝藏亟待挖掘。

2.2 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古建筑损害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古建筑数量多、规模大,其建成的年代、地区也各不相同,因此现存状态也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不同程度的维修保养。部分古建筑位于地震多发区,易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位于潮湿地带的古建筑则易受风雨侵蚀、虫害困扰。而根据时间的推移,古建筑的损坏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每一个时期都有大量的建筑需要修复、保养和加固。但现在古建筑修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损坏,技术的有效性也存疑,仍然存在少量古建筑修复、保养效果不佳的情况。

2.3 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

“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 传承历史文脉 , 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 , 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4]。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新时代我们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古建筑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在给游客提供参观的同时,古建筑的保护就无法得到保障。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二者无法达到平衡的,过多的游客会给古建筑带来人为损坏的风险,古建筑若受到损坏,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游客的参观安全。

3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古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的策略路径

3.1 增强文化价值认同感推动古建筑文化传承保护

要增强对古建筑文化的价值认同,应先从古建筑文化自身入手,深入挖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应大力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古建筑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传承古建筑文化,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人。同时不断提高人才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培训、实践培养、人才引进、合作交流等方式全面提高人员管理古建筑文化遗产的能力。

加大开展学术研究的力度,组织专家学者对古建筑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埋藏在古建筑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挖掘出来,并把研究成果以多元化的方式向公众展示出来,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古建筑文化的宣传教育,让古建筑文化的价值深入人心,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2 以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古建筑文化传承保护

古建筑文化的创新不仅仅是文化内容上的创新,更是在古建筑保护技术和建筑规划上的创新。开发古建筑开展旅游业、利用古建筑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场景复原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强在这些方面的工作。

保护技术创新方面,邀请专家集中授课,结合古建筑修复实例予以阐释,分析研究不同地域的古建筑保护现状和问题,广泛交流经验,提高古建筑保护从业人员在古建筑状态评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可以采取易地保护或原址保护的方式,确保其得到妥善保护。

3.3 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推动古建筑文化传承保护

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应秉承开放的宗旨,开放文化资源和学术成果,大力推进遗产本体、文物资源、研究成果向国内外开放,搭建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建设高品质的学术成果发表阵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形成全社会、全世界共同参与遗产研究、遗产推广、遗产保护与管理的良好氛围[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古建筑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我国古建筑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J]. 求是 ,2024(8):4-13.

[2]骆国骏 , 孔祥鑫 , 吴文诩 . 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北京篇 [EB/OL].(2022-06-26)[2024-04-17].

[3]周乾 . 故宫建筑蕴含的古代智慧 [J]. 科学中国人 ,2024,(03):69-71.

[4]光明日报调研组 . 守护艺术瑰宝 , 增强文化自信 : 山西加强云冈石窟保护的实践与启示 [N]. 光明日报 ,2024-07-19(5).

[5]王旭东 .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探索 [J].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3,(01):4-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