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孙水云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慢阻肺在诸多的肺部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类型,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等是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表现,由于其病程较长且存在反复发作特性,因而会对患者形成持续性的影响,为其一旦确诊患有该疾病,便需要积极予以治疗 [1]。既往医生多单独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在短期内缓解症状,气道杀菌效果,但无法获得长远疗效,甚至使患者出现耐药情况,为此当前医生开始在喹诺酮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2-3]。本文将分析联合用药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需要对病例得出入院时间得时间截点予以有效的明确,即 2023 年 12月 -2025 年 3 月,之后明确病例的总数量,即 30 例,为分析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及单独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用,需要将其分别赋予给分组后的两组患者,组别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对各组性别确定时,(10:5)与(9:6)为主要的结果显示;在对各组年龄确定时,( 51.2±0.3 )岁与( 51.5±1.3 )岁为主要的结果显示;在对各组病程确定时,( 3.5±0.1 )年与( 3.6±0.4 )年为主要的结果显示。

1.2 纳入标准: ① 均患有慢阻肺疾病; ② 治疗前需要使各组充分知晓服药方式。

1.3 排除标准: ① 对喹诺酮类药物与盐酸氨溴索存在过敏情况; ② 存在肺结

核疾病。

1.4 方法

使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为患者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在使用该药物时,使患者采取口服给药方式,将每日的口服用药次数定为1 次,将每次的口服用药剂量定为 0.5g ,将用药时长定为 3 周。

使试验组的所有患者均接受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盐酸氨溴索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将 60mg 的盐酸氨溴索与 250ml5% 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充分混合,每日为患者滴注1 次,将用药时长定为3 周。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 R 语言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 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 % )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 与 x2 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

2. 结果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比较

在明确肺功能指标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及对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可知,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 P<0.05 ,见表1。

表 1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慢阻肺的发病率持续提升,只有及时对患者适宜有效的治疗,才能够延缓病程进展,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与舒适度。药物疗法是医生在治疗该疾病时采取的主要方式,既往多单纯使用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杀菌效果,然而由于治疗周期较长,较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且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无法获得较高的效用。

当前医生开始在诺酮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通过结果发现,试验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提示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效用,原因包括如下方面:(1)氨溴索可使痰液粘稠度显著降低,并使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得以恢复,有效的改善症状 [4] ;(2)氨溴索可使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能力显著提升,从而可使痰液有效的排出;(3)氨溴索能够发挥良好的抗炎与抗氧化功效,对诸多炎性因子的生成及细菌生物膜形成活性进行抑制 ;(4)氨溴索可使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有效的激活,使肺泡保持稳定,并且能够使肺的防御机制显著增强,继而使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对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盛祖耀 . 盐酸氨溴索对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水平的影响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1,19(28):16-19.

[2] 张姝雅 , 李翩翩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J]. 吉林医学 ,2022,43(05):1315-1317.

[3] 张静 , 刘凤英 .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18(4):85-88.

[4] 曹玉贵 , 才蔚涛 , 马建国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5(26):99-102.

[5] 李平保 . 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医学信息 ,2025,38(6):139-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