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爱、有光、有温度的教育小班班级管理的组织策略
殷至琼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215600
幼年时期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关键性作用。当今的社会形式,绝大部分 3-6 岁幼儿都是在幼儿园中成长生活的。因此, 对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 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幼儿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以下就是我对于小班班级管理的一些漫谈。
一、爱是一本音乐童画书(环境)
一个以音乐、图画、文字穿越默契,勾勒出的温暖空间。
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环境对于孩子们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优美整洁而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是每一个老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充分利用资源,在教室内开设了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蒙氏区,生活区等区域。由于本学期孩子们的人数猛增,随之而来的课桌椅的增加对于班级内个区角的布局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于是我们选择把桌椅和区域都进行了调整,建构区可以放在教室的中央,通过地垫的拼贴来开展游戏。在游戏角的设置上,我们开辟了室内室外多处游戏角,丰富的区域和游戏角为孩子们的游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幼儿参与,互动满满。
小班上学期我们一共进行了5 个话题,我们根据每个话题的特点和关键经验,创设了丰富的操作材料,益智区《牛顿的苹果》、语言区的《涂写板》、还有美工区的彩泥、纸盘等各种材料,在入园和自由活动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能自己选择喜欢的区域进行造作和探索,幼儿的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和操作中不断提升。
二、爱是一盘黑白西洋棋(常规)
一个以规则、自主、秩序融会贯通,刻画出的纯真世界。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小班孩子年龄小,刚入学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感情上是较难适应。但适应期过后,孩子们个性就完全展露出来了,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成长环境,班级常规在初始阶段可谓是一盘散沙。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并且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
1.音乐指挥家。
我们运用音乐来进行常规训练,把各种音乐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比如:听见《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放下,搬好小椅子到教室中间的U 字型上坐好。听到《迷雾森林》的音乐就会快速到教室中间的蒙氏线上站好,听到《欢乐舞》的音乐就赶紧排队,准备出发……音乐就像是我们教室里的小小指挥家,帮助我们,让管理更加规范,常规更加优秀。
2.我真的很不错。
针对本班个别幼儿时而发生的争执、攻击性行为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在集中教育活动中,通过组织“不乱发脾气”、“好东西大家一起玩”、“怎么办”、“我们是好朋友”以及“我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懂得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好处及争执甚至动手带来的坏处。学习用商量的、礼貌的语言和同伴说话。再次,抓个别教育,针对班上有攻击性行为的突出个体,进行全面教育。在每周结束的时候,可以请孩子们每一个都来说说自己本周进步的地方,哪些地方是自己做的很不错的,为大家树立榜样,然后给说出自己进步之处的孩子都分发小红花,从而激发幼儿改正缺点、争取进步的愿望。
3. 习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小班孩子的学习习惯也需要我们认真培养,在集体活动中提醒孩子认真倾听、积极回答问题;玩游戏、活动区时,鼓励孩子大胆操作、积极交往,培养幼儿的操作习惯;游戏结束时,引导孩子物归原处;每天午睡起床,我们都会注重孩子间的互助意识培养,我来帮你扣纽扣,你来帮我拉拉链;先到座位的小朋友帮助大家翻椅子;画画前,请小朋友两两合作铺桌布,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一学期来幼儿的习惯越来越好,较开学初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爱是一缕初冬的暖阳(保教)
一个以拥抱,耐心,奉献交织重叠,谱写出的爱乐篇章。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1.翻裤小能手
天气渐冷,孩子们的衣裤越穿越多,为了避免孩子们在等待老师帮助的时候着凉生病,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把能脱的衣物自己脱掉。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够自己脱外套外裤,但是我们发现,他们脱下来的裤子都是反过来的,然后往床头一丢就睡了。为了孩子们起床呢能够尽快穿上裤子不着凉,三个老师每天都要一条一条给孩子们翻裤子。持续了几个星期后,我们思考了一下,让孩子们学会自己翻裤子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锻炼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于是开始锻炼孩子们的翻裤子技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没办法掌握翻裤子的要领,于是我利用午间活动的时间进行了集体教学,还编了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和掌握。我会在中午午睡前给翻得很棒的小朋友拍摄短视频,然后放到电脑给小朋友观看分享,孩子们都很开心,小视频的分享策略也激发起孩子们学习和练习翻裤子的热情。几个礼拜后,基本上全班的孩子们都能自己翻裤子了。在学期末的时候,在班里还举行了一场翻裤子大赛,孩子们都玩的很开心。
2.我不掉米粒
孩子们在园吃午饭的情况一直都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重点,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对孩子们来说也非常重要。挑食和掉米粒是小班幼儿比较严重的两个午餐问题。挑食问题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不挑食的好习惯养成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所以在小班上学期我们小一班就着重培养孩子们吃饭不掉米粒的好习惯。首先通过集体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不掉迷离的好处,然后将不掉米粒的方法也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小手扶好碗,小椅子坐坐好,小肚皮贴桌子”。我们在巡视午餐的时候也会不停提醒孩子们注意坐姿,注意不掉米粒。餐后再巡视的时候,如果桌子上干干净净的宝贝,会给与红苹果的奖励。班里也有少数几个掉米粒很严重的小朋友,桌子地上满地都是,我们会在他们吃完饭之后叫他们回去把桌上的米粒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在几次捡米粒之后,他们几个宝贝的掉米粒情况也进步了很多。另外我们也告知家长,在家也同时督促,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四、爱是一场绵密的春雨(教学)
一个以真心,细心,笑脸交横绸缪,耕耘出的金黄麦田。
1.安全教育一分钟
“安全重于泰山”。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力。通过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为幼儿营造安全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班在完成安全平台和话题活动中的安全教育之外,还每天坚持放学前一分钟的安全教育。作为老师,我们要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的原则,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细心开展每一个活动,教给幼儿多方面的安全知识,避免幼儿危险和意外的发生,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2.话题活动有序化
《指南》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做到每周认真参与备课组,调整适合的活动方案,并制作教具,认真开展活动。第一话题的时候,考虑到孩子们刚入园的情绪等问题,我们开展了《点点爱上幼儿园》等活动帮助孩子缓解刚入园的焦虑情绪。第二话题《秋天的水果》我们结合季节特点,准备了多种秋天的水果,还在班内开展了“剥桔子比赛”,让孩子们在学学、吃吃、玩玩中感受到秋天真是个丰收、美好的季节等等。每一个话题我们都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发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设置创建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五、爱是一个会心的击掌(家园)
一个以配合,理解,行动相辅相成,建造出的深壁固垒。
《指南》中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家长是我们与社会连接的直接窗口,他们关注着孩子的发展、教师的教育。家园的配合交流,互相理解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1.亲子活动乐翻天。
这是孩子们人生第一次跨进校园正式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涯,家长们也非常喜欢陪伴在孩子身旁,开心的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我们组织的活动。比如:九月九重阳节,我们邀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来园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重阳糕,爷爷奶奶们看到宝贝们手里举着的橘子和重阳糕,脸上都洋溢着会心的笑容;冬季开展了冬雪飞舞蒙氏游园活动,精彩的自理能力大赛和丰富有趣的游园积分赛让家长和孩子们玩的热火朝天,孩子们认真努力的双手,爸爸妈妈的声声鼓励……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幸福气息,孩子们在积满分后拿到兑换的小礼物,别提有多开心了,那一个下午留下的满满都是微笑。在这些活动里,家长和孩子增进了感情,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快乐其实很简单。
2.家园沟通方式多。
我们采用了多种家园沟通的方式,比如:家访、家长会、教室访谈、qq 在线访谈…我们进行家访预约,抽空余时间到孩子的家里进行家访,在访谈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情况以及了解到家长们内心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在学期中的时候召开了班级家长会,我们和家长分享了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家长们也直观的了解到了我班的教育工作内容及幼儿的常规要求,也能帮助家长有目的的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高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时间利用率。
一个班就是一个“小家”,在这个“小家”里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多的责任。其实每个大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我们要静静的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和关爱他们,一起疯一起闹一起笑,再一起慢慢长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年 9 月
[2]陈虹.陈鹤琴和活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