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张艳萍
内蒙古奈曼旗苇莲苏学区中心校 028325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对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定位,强调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然而,整本书阅读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困难、记忆混乱等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思维整合起来的图解工具,具有简单、高效、实用等特点,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将抽象的知识信息用具体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二、思维导图的优势
1.有助于知识梳理: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思维导图能够将这些信息分层,形成有条理、有逻辑的框架,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例如,在阅读人教版教材推荐的《三国演义》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梳理错综复杂的战役脉络以及人物关系网,使庞杂的信息一目了然,降低理解难度。绘制战役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每场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以及结果,还能洞察战略布局与战术变化,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与理解。
2.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育阶段,具有鲜明色彩的图画内容更能引发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热情。思维导图独特的视觉呈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绘制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挖掘文本细节,构思各元素之间的联系,由此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和总结能力。在阅读研讨过程中,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享受知识构建的乐趣,可以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意与热情,使得名著阅读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3.培养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以中心主题为核心,分支向外扩展,涵盖情节、人物、主题、语言风格等多个维度,鼓励学生跳出单一视角,通过放射性结构,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并进行全面解析。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能够识别并整理信息,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同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在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文本、查阅资料等方式,大致了解整本书的作者、创作背景、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初步的思维导图。以人教版教材中的《西游记》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享对《西游记》的认识,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脑海中已经有图像,对这本书有了整体感知。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以“西游记”为中心主题,向外辐射出多个分支,如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奇幻元素等。在主要人物分支下,学生可以列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并对每个主要人物的特点进行简要概括;在故事情节分支下,学生可以列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经典情节。通过绘制初步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这本书的文学知识,而且能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二)梳理情节,理解人物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更加细致地梳理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每一个章节或主题中的关键信息、重要事件、关键对话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例如,在阅读人教版教材中的《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生活轨迹图和荒岛示意图,突出层级关系,明确逻辑关系。在生活轨迹图分支下,学生可以记录鲁滨逊出海前的家庭背景、出海经历等;在荒岛示意图分支下,学生可以记录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过程,包括建造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动物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中抽丝剥茧,找到内在的逻辑联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促进思想碰撞,拓宽视野。
(三)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总结归纳,并拓展延伸阅读。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整本书的主题、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等进行全面总结。以人教版教材中的《童年》为例,学生可以以“童年”为中心主题,向外延伸出情节发展、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分支。在情节发展分支下,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在人物关系分支下,学生可以绘制人物关系图,明确各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主题思想分支下,学生可以总结出《童年》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以及阿廖沙在苦难中成长的坚韧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与《童年》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其他作品,或者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延伸阅读。在拓展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不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文学主题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结论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然而,在运用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为图而图”,尊重个体差异,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高效的阅读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静.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J]. 教书育人, 2024, (28):62-65.
[2]张枝. “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N]. 科学导报, 2024-04-12 (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