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
刘怡然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平安学区中心校 028326
数学学科教学的推进,与不同程度的验证、分析、推理、总结、应用息息相关。其中,所涉及的环节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也更在于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形成终身受益的关键性能力、必备品格。所以,从跨学科角度出发,融合多学科中的工具、方法,与数学进行交叉、衔接,构筑一个融会贯通的空间,让学生在更多资源、工具的支持下,展开高质量、高效率的探索,尤为重要。
一、与道法学科融合,凸显课程育人内涵
进入新时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各个学科教师开展各项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指向和目标。从跨学科教学的角度,打造一个巧妙融通的机制,就能实现对学生的浸润式培养,让他们真正受到启发,优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升华情感态度,获得提升。所以,进入新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的实施形式、流程,聚焦跨学科的理念,与各项活动相融合。同时,教师也需聚焦此门课程的目标、改进方向等,进行巧妙的规划、设计,让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思想、内容、方法,贯穿于活动始终,以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领、带动,让他们在有序思考及判断的过程之中受到启发,帮助学生对标活动的开展,汲取更多的启示道理,或者说掌握一些核心性的观点、内容,最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分段计费问题为例,教师则可以组织相应的跨学科主题活动。如,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配区域地图以及缺水地区的实景,融入教学资源中,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水费的回顾,计算每个家庭每天需要消耗多少水资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水资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还能认识到浪费水资源的坏处,产生明确的效果。
二、与信息科技结合,丰富实践路径
跨学科教学的推进离不开丰富的工具支持。从实践的角度来论述,基于智慧化时代背景,选择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系列平台、工具,进行巧妙地衔接,融入课程始终也尤为重要。在具体推进实践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拓宽教师的信息获取渠道,优化教学的实践路径,并且形成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同时,对标信息技术本身,教师也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具,辅助他们来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学习。另外,对标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的人工智能也得到了普及,往往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动态性监测、管理,改善原有背景下的评估方式。另外,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人工智能也可以向他们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查漏补缺,最终达成预期目标。以“负数”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天气预报的形式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在观看天气预报视频的过程中,很快就能发现零下5 度的天气实际上是用-5 来表示零下。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古代人都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负数。另外,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负数表示,从而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理解。以“圆的面积”部分的教学为例,针对“如果几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圆是所有图形中面积最大的”这一观点,学生并不能完全将这个知识点理解透彻。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将“狄多公主圈地”的故事利用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播放,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自主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如果沿着海岸线圈半圆,周围土地的面积始终保持最大。通过视频播放这个故事后,学生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同样的周长,圆形的面积最大。
三、与语文学科融合,搭建主题情境
数学学科教学的推进离不开语文学科的支持与辅助。选择语文学习的方法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辨析力度,来辅助他们解读不同的信息,或者解读关键性的数学知识点,同时解决难点。其次,在数学课教学中,带动学生基于更严谨的态度进行活动的开展,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所以,教育工作者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从语文的角度来搜集可以整合的资源、内容,实现跨学科融合,让此类活动模式的运用,变得更具有常态化性质,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带来一定的支持。例如,混合运算,就是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部分,让学生分析其中算理、规则等,进行巧妙地应用,尤为重要,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则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故事性和情境性,创设有趣的算理情境。可根据加减乘除混合的算理,创编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理解算理。又如,简易方程也是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从语文的思维出发来进行有意义的判断,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各种具体信息,进行有意义的解决,尤为重要。教师需鼓励学生参与更加细致地辨别与思考,分析实例中所存在的已知以及未知条件,进行梳理。同时,教师也需要启发学生变化思维,展开有力的判断,明确方程中的一些解题思路等,让学生持续累积丰富巧妙的学习经验,获得有益积累,为今后的成长奠定有力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跨学科教学”,更强调深入理解多个学科之间所存在的融通性关系,从而拥有一个有效的思路,突破原有背景下单门学科教学壁垒和界限,持续带动学生的发展。展望未来,广大教师仍需在一个宏观的架构下,让更多类型的课程资源、要素方法衔接在一起,产生明确的聚集效应,带动学生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伟.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J].天津教育,2024,(36):25-27.
[2]植龙章.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J].智力,2024,(34):57-60.
[3]王艳.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J].山东教育,2023,(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