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指导策略

作者

邓发雀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 366035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进行写景作文创作时,通常无法达到情景相融,这也是开展教学活动期间遇到的一大难题。若想解决该问题,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质量,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展开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在作文创作期间受到美的熏陶,体味生活美景,形成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用心观察,掌握景物具体形象

若想创作一篇高质量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从中累积大量写作素材,且在正式写作期间,倘若需要围绕某景物实施刻画,切勿采用凭空猜想的方式,应对相关景物展开深入观察,形成充足创作材料,防止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当引导学生观察景物时,教师需为学生介绍观察景物的顺序,首先寻找适宜角度,进行定点观察,简单来讲即处在固定位置对景物实施观察,采用该方法时,应挑选最佳观察位置,并选好角度,在相同时间及空间内了解景物。此种观察模式属于明确地点和位置,直接对景物展开观察,经常使用在对典型环境中自然景物展开描写。利用该方法,学生可对景物描绘得越发具体且富有个性,让读者阅读时形成身历其境的感受。

其次,移步换景,观察物体时还应挑选不同角度,如此掌握的信息也会更加全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为例,作者琦君在描写桂花相关场景时,其实也蕴含着类似围绕景物不同方面进行观察的意味。文中从不同场景、不同视角展现了桂花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从家中摇桂花的欢乐,到对桂花香气的细腻捕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经历去感受桂花这一景物。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移步换景的观察法。在此过程中存在两个关键点:第一,观察对象虽看似相对固定(如以桂花这一景物为主体),但观察者自身在不断变化位置、经历不同与桂花相关的场景;第二,移动观察点应按照一定顺序,比如按照时间顺序(不同季节对桂花的感受),或者空间顺序(从家中庭院到村子里其他有桂花的地方等)。该观察模式往往应用到对具有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的景物进行观察。借助对景物深层次了解,明确其中包含的形态、气味、带给人的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美感,如此在描述时才能越发生动形象,将景物风采真实刻画出来。

二、传递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小学生若想创作出一篇高质量写景文章,切勿完全对景物实施刻画,为此教师开展写景作文教学期间,不但要让学生对景物形成细致化观察和了解,还要为其讲解写作技巧及手法,使其借助多元化写作技巧,生动描绘景物的美和魅力,并将自身真实感受写出来,以此让文章更具感染力,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探索课本当中有关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围绕课本内容实施仿写,借此达到对知识的消化及吸收。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 课《四季之美》为例,学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作者是怎样描绘四季之美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鼓励学生阅读、探讨、分析,标记优美句子并探究写法。比如“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其色彩描写及动态变化,之后让学生仿写,运用所学方法,积累技巧,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强

化教学质量。

三、围绕现实生活,实现情感升华

进行小学写景作文创作期间,传递自身情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从当前小学生作文创作真实情况来看,其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部分学生把情感表达视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有学生在文章创作最后简略写一段话,将其视为自身情感表达部分,如此将使得景物和情感两者无法融合,文章生硬无趣,难以让读者形成情感共鸣。基于此,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把情感表达视为教学关键因素,鼓励学生探究文章当中情感表达方式,并与现实生活形成密切联系,使其围绕生活经历传递情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为例,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从描写景色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内容,如“那里比别处的天空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体会到了作者初次看到大草原时的兴奋与惊讶之情。再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部分内容需引导学生分角色讨论当时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在感受大自然美景时那种舒畅与崇敬之情,同时鼓励学生学习这种心情描写的表述方式,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学习动静结合,丰富画面层次

动静结合是写景作文中常用的手法,它可以使风景更具有画面感。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1 课《祖父的园子》为例,其以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了花园中的生物以及它们的颜色特征,体现出花园的生态体系的丰富,且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花园中的动物植物“拟人化”,体现出花园的生机勃勃。在实际的授课中,老师可借助对文章中对动静结合这一技法部分的讲解,了解静动结合的实效,给学生传授静动结合这一技巧,并指导学生用静动结合的方法对身边环境进行描写,如学校的操场花坛、小区的公园等,使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内容完整、丰富等画面效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这些画面的特美所在。

总之,进行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累积素材,避免在写作时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并为学生介绍不同写作技巧,让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而创设出高质量文章。此外,还应鼓励学生与现实生活形成密切联系,实现情感升华,如此一来才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让读者阅读时形成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夏丁佳.描绘生动画面体味生活美景——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4,(03):65-67.

[2]焦小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景作文教学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0):59-60.

[3]张罗萨.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