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原真课堂”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师生有效提问的 实践路径与成效探究

作者

胡文建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初级中学 22643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真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这一理念主张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其真正的个人成长,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考、抽象理解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学科,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原真课堂”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师生有效提问的实践路径

(一)设计分层提问,满足不同需求

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扮演着一位充满耐心的启蒙导师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老师可以温和地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加起来是多少度吗?"尽管这个问题看似非常简单,但对于那些基础不牢固的同学来说,它却是掌握更复杂概念的关键一步。当学生们能够准确无误地回答出"180 度"时,他们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进而激发起继续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此外,通过一系列类似的基础性提问,如"什么是三角形内部的角度?"、"一个三角形内部有多少个角度?"等,老师们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相关的基本定义与原理。

对于具备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而言,教育者应当有效地承担起指导者的职责,设计一些能够促进知识应用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之中。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 50 和 60 ,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类练习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关于三角形内角总和的知识来解答具体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概念,同时也能提升他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挑战的能力。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思考:“当我们知道了一个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内角时,如何计算第三个内角?是否存在其他解题策略?”这样的引导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其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

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扮演挑战者的角色,通过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难度,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几何知识及推理技巧来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在尝试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采用多种方法,如剪拼法、直接测量或是逻辑推理等。此时,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方法论和个人见解,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灵感碰撞。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引导追问追问,深化思维过程

探究式提问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心智宝库的钥匙,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教育者不应仅仅停留于表层回应,而应细致入微地察觉到学生回答中的亮点与欠缺之处,通过进一步的问题引导,促使学生深入探索,从而丰富其思维过程。

例如,在学生回答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之后,教师可以以鼓励的态度进一步提问:“你能分享一下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吗?”这样的问题旨在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推理过程,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或许会这样回应:“我通过量取三角形每个内角的角度并将它们相加得出了答案。”对此,教师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虽然直接测量是一种直观且易于操作的方法,但它可能受到精确度限制。那么,是否存在其他更为严谨的方式来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 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引导他们探索更多验证该几何定理的可能性。

(三)鼓励学生反问,培养质疑精神

“原真课堂”推崇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与思考,激励他们在求知旅程中不断寻求新知与创新。于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当致力于构建一个既开放又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子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参与者,从而能够自由无畏地分享个人见解及困惑。

在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或同学的回答持有不同见解时,教育者应通过鼓励的目光和温和的话语给予充分的认可与激励。比如,在探讨“平方根”这一概念时,某位学生或许会勇敢质疑:“老师,负数是否具有平方根?”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宜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来寻找解决方案。首先,可以让学生重温平方根的基本定义,随后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负数是否存在平方根?如果存在的话,它应该呈现怎样的形态?”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将各抒己见,有的可能基于实数范围内的规则认为负数不具备平方根,因为所有实数的平方结果都是非负值;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引入虚数的概念,指出在复数体系内,负数确实拥有其平方根。经过这样一番互动式的探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平方根概念的理解,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激发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原真课堂”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师生有效提问的成效

(一)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

采用诸如构建贴近生活的场景及设计多层次提问等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及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观察表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不仅踊跃回答问题,还热衷于小组讨论与协作研究。

(二)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原真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引导性的问题追问以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等方法,学生的思考深度与广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学生数学成绩明显进步

研究表明,在“原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提问互动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结语

在"原真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针对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问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构建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多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追问以及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等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促进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成绩。教育者也需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以更好地满足"原真课堂"对于高质量教学活动的需求,从而助力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C]//教育理论与管理论坛论文集.2024:1-6.

[2] 郭春艳.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5(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