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教学资源优化研究
侯钰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049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双主体”育人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打破传统单一主体模式的局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何在“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内涵
“双主体”育人模式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负责传授知识、技能,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以项目式学习为例,学生在项目中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共同成长,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响应教师的引导,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
(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发展的关键。具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例如,一些优秀学生每天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时间表,将预习、复习、做作业以及拓展学习等内容合理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他们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如利用网络课程进行针对性学习。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我管理能力涵盖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情绪管理方面,学生能够在面对学习压力、考试失败等情况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例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失利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冷静分析原因,调整学习策略。在人际关系管理上,学生能够学会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善于沟通合作。比如在小组合作项目中,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尊重他人意见,协调团队成员关系,提高团队整体效率,这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资源优化的策略
(一)整合校内教学资源
学校内部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然而,这些资源往往存在分散、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优化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建立资源整合平台。例如,某高校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平台,将图书馆的电子书籍、数据库资源,实验室的预约信息以及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安排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查询和使用这些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二)引入校外优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外优质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力补充。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入这些资源,如与企业合作,将实际项目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行业要求,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可以借助 Coursera、EdX 等国际在线教育平台,引入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术格局。此外,学校还可与科研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或开展联合教学,增强教学的多样性与实用性。通过这些举措,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全面的学习体验,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与工作的多重挑战。
五、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教学资源优化的相互关系
(一)教学资源优化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提供支持
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机会。首先,多样化的网络学习平台不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促使他们根据自身节奏制定学习计划,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其次,在线课程与虚拟实验室等资源的开放性,使学生能够灵活安排学习路径,增强目标设定与任务执行的能力。此外,良好的校园硬件设施,如智能化自习室与资源共享空间,营造了专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自律习惯。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离不开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与执行力,也为培养其综合素质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促进教学资源优化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更清晰地识别自身学习需求,并主动对教学资源提出反馈。例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若发现图书馆缺乏某一专业领域的书籍或数据库,学生能够通过意见箱、师生座谈会等渠道及时反映,推动学校调整采购计划。同时,具备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更能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资源,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六、实例分析
(一)以某中学的素质教育实践为例
在这所中学推行“双主体”育人模式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开展了“自主学习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在教学资源优化方面,学校整合了校内的社团活动资源,将原本分散的社团活动统一规划,设置了不同类型的社团课程,如艺术修养类、科技创新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我管理的学习安排选择参加社团课程。学校还与周边的科技馆、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校外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二)某大学的专业课程改革案例
某大学在部分专业课程改革中采用“双主体”育人模式。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教学资源优化方面,学校整合了专业实验室资源,建立了实验预约系统,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学校还鼓励教师引入国外先进的教材和在线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对教学资源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七、结论
“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教学资源优化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而教学资源的优化则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这两个目标的重要性。未来,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教学资源优化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雪.“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1):7-9.
[2]赵东娜.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讨与创新分析[J].汽车维修技师,2025,(06):94-95.
[3]刘玮,陈凌云,陶然.校企双主体携手共育技能人才——淮阴商业学校与京东、淮粮双主体育人模式实践[J].科教导刊,2024,(05):30-33.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党建引领背景下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J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