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军转干部信息录入标准化流程优化及效率提升路径探索

作者

李广辉

烟台黄渤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东烟台 264006

1.引言

军转干部信息录入是军队转业安置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其准确性与效率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安置分配、待遇落实及服务管理等工作。随着军转安置工作的信息化推进,传统信息录入方式存在的流程繁琐、标准不一、重复劳动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信息录入效率低下,还容易引发数据错误、信息不完整等风险,严重影响军转安置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因此,优化军转干部信息录入标准化流程,探索效率提升路径,成为当前军转安置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2.军转干部信息录入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信息录入现状

当前,军转干部信息录入工作主要由军队相关部门、地方转业安置部门及接收单位协同完成。信息采集多采用纸质表格填写与电子表单录入相结合的方式,涉及个人基本信息、服役经历、专业技能、奖惩情况等多个类别。在信息传输方面,存在 U 盘拷贝、邮件发送、线下报送等多种形式,数据存储分散于不同部门的系统中。部分地区虽已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功能相对单一,尚未实现全流程的标准化与自动化。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流程缺乏标准化。不同地区、部门对信息采集的范围、格式、字段定义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格式不统一,增加了信息整合难度。二是信息重复录入。由于各部门系统独立,同一信息需多次录入不同平台,不仅浪费人力,还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三是技术应用不足。部分地区仍依赖手工操作,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智能化校验、自动填充等功能,录入效率低下。四是协同机制不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数据传递存在延迟,影响整体工作进度。

3.军转干部信息录入标准化流程优化方案

3.1 明确信息录入标准

制定统一的《军转干部信息录入标准规范》,对信息分类、字段名称、数据格式、填写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例如,个人基本信息中“出生日期”字段统一采用“YYYY-MM-DD”格式;服役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列,明确记录起止时间、服役单位、职务等关键信息。建立信息编码体系,对军转干部身份编号、单位代码、职务类别等进行标准化编码,便于信息的快速检索与比对。

3.2 优化信息录入流程

设计“采集-审核-传输-存储-应用”一体化的标准化流程。在采集环节,采用“一次采集、多方共享”模式,开发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支持在线填报、移动端录入等多种方式;审核环节设置自动校验与人工复核双机制,自动校验数据格式、逻辑关系,人工重点审核敏感信息;传输环节通过安全加密通道实现数据自动推送,减少人工干预;存储环节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与调用。

3.3 整合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跨部门协同的军转干部信息管理平台,打通军队与地方、安置部门与接收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平台集成信息采集、审核、统计分析、数据共享等功能,实现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 API 接口技术,与公安、社保、人事等部门的系统进行对接,自动获取或更新相关信息,减少重复录入。

4.军转干部信息录入效率提升路径

4.1 技术赋能,实现智能化录入

引入人工智能(AI)与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对纸质材料进行扫描识别,自动提取文字信息并填充至对应字段,降低手工录入工作量。OCR 技术可识别军官证、学历证书、荣誉证书等多种类型的纸质材料,通过图像预处理、字符分割、特征提取等步骤,将文字信息准确转换为电子数据。例如,扫描军官证后,自动识别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军衔等信息,并填充到信息采集平台的相应字段中。

开发智能校验系统,除了设置基本的数据逻辑校验规则外,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录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异常模式识别模型。当录入数据出现与正常模式不符的情况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提示录入人员重点检查。例如,若某军转干部的服役年限与年龄关系不符合常规模式,系统将标记该数据并要求复核。此外,采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军转干部填写的自由文本信息,如个人工作总结、专业特长描述等进行语义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并自动分类归档,便于后续检索和使用。

4.2 加强部门协同,优化工作机制

建立军转干部信息录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军队相关部门、地方转业安置部门、人社部门、接收单位等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信息录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信息传递中的堵点问题。明确各部门在信息录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军队负责提供军转干部服役期间的准确信息;地方转业安置部门统筹协调信息录入工作,确保流程顺畅;人社部门负责对接社保、医保等相关信息;接收单位及时反馈信息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推行“首问负责制”,由首个接收信息的部门负责全程跟踪,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至后续环节。建立信息共享反馈机制,接收单位在使用信息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反馈至采集部门进行修正。同时,搭建部门间的即时通讯群组,方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沟通,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此外,制定部门间信息传递的时间节点和标准,明确每个环节的办理时限,对未按时完成的部门进行督促和问责。

4.3 强化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定期组织军转干部信息录入人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标准化流程规范、系统操作技能、数据安全保密等方面。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在理论授课环节,详细讲解信息录入标准规范,剖析常见错误案例;实操演练安排在专门的模拟系统中进行,让录入人员熟悉信息采集平台、审核系统等的操作流程;案例分析选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组织学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建立考核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确保录入人员熟练掌握标准化流程与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同时,开展定期的技能竞赛和经验交流活动,激发录入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相互学习和经验分享。此外,为录入人员提供持续学习的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资料包等,方便他们在工作之余提升业务能力。

4.4 建立监督评估体系

制定信息录入工作考核指标,包括录入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等。录入及时率以规定的信息录入截止时间为基准,统计按时完成录入的军转干部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准确率通过人工抽检和系统自动校验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准确录入的数据项占总数据项的比例;完整率检查信息字段的填写情况,统计完整填写信息的军转干部数量占比。

定期对各部门工作进行量化评估,采用月度小评、季度考评、年度总评的方式,将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信息录入流程进行审计,从流程合理性、数据安全性、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查找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等;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若多次整改未达要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5.结论

优化军转干部信息录入标准化流程,探索效率提升路径,是提升军转安置工作质量的关键举措。通过明确信息录入标准、优化流程设计、加强技术应用、完善协同机制等多方面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信息录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与高效化。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持续推进军转干部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为军转安置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军.政务信息标准化建设研究[J].电子政务,2021(5):89-96.

[2]王芳.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