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煤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模型与应用

作者

王子豪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省 476600

引言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煤化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从可选方案变为必由之路。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组织协同等关键维度,可精准诊断企业数字化发展现状与瓶颈。该模型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实施程度,更强调数字化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明确转型方向,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1 煤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与"双碳"目标推进的背景下,煤化工企业面临环保约束趋严、能效要求提升等多重挑战,数字化转型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传统生产模式依赖人工经验决策,存在能效低下、排放偏高、安全风险大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生产运营体系。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与智能优化,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与排放强度。同时,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增强工艺创新与产品升级能力,拓展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此外,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打破信息孤岛,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构建敏捷响应能力。从行业竞争角度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塑煤化工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抢先布局的企业将获得显著的先发优势与市场话语权。

2 煤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

2.1 技术应用与生产需求脱节

当前煤化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技术方案与实际生产需求匹配度不高的问题,许多企业盲目引入通用性数字化解决方案,未能充分考虑煤化工工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系统功能与生产场景脱节。智能化控制系统难以适应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极端工况下的精准控制需求,数据采集系统在粉尘大、振动强的环境中稳定性不足。此外,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数字化模块之间兼容性差,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反而增加了系统集成的复杂度。这种技术与需求的错配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延缓了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

2.2 专业人才与组织能力短板

煤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严重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传统煤化工企业缺乏既懂生产工艺又精通数字技术的跨界人才,现有员工数字化素养普遍不足,难以有效操作和维护新型数字化系统。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僵化,部门壁垒阻碍了数据流动和业务协同,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与数字化要求的扁平化、敏捷化特征相矛盾。同时,企业缺乏系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数字化人才,制约了转型进程的持续推进。

2.3 资金投入与效益平衡困境

全面数字化转型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硬件改造、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但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智能化改造的短期效益不明显,与高昂的初期投入形成强烈反差,管理层对长期价值认知不足。同时,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数字化解决方案需要高度定制化,进一步推高了实施成本。在环保和安全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企业还面临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双重投入的压力,如何平衡短期经营压力与长期发展需求成为关键难题。

3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1 基础信息化建设

基础信息化建设是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的核心指标,重点关注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与集成度。该维度需评估企业生产控制系统(DCS/PLC)、企业资源计划(ERP)、实验室信息管理(LIMS)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水平与应用深度,考察各系统间的数据互通能力与业务协同效果。同时应关注工业网络架构的先进性,包括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数据采集终端的覆盖范围与采集精度。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是重要评价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权限控制等措施的实施情况。这些基础要素构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支撑,决定了更高层次数字化应用的实施条件与发展潜力。

3.2 生产运营智能化

生产运营智能化维度聚焦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升级成效,评价重点包括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水平,如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设备的部署密度与功能实现度;工艺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如先进控制(APC)、实时优化(RTO)等技术的应用深度;以及生产执行系统(MES)的覆盖范围与功能完善度。特别需要关注数字孪生技术在工艺仿真、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场景的应用效果,评估虚拟空间与物理生产的交互能力。此外,能源管理系统(EMS)的智能化水平也是重要指标,包括能耗监测精度、能效分析能力与优化控制效果。这些要素共同反映了企业将数字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

3.3 管理决策数字化维度

管理决策数字化维度衡量企业运用数据驱动管理变革的深度与广度,核心评价内容包括商业智能(BI)系统的建设水平,考察数据可视化、多维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的实现情况;供应链协同平台的整合程度,评估采购、库存、物流等环节的数字化协同效率;以及风险管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包括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环保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特别需要关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如智能排产优化、市场需求预测等高级分析功能的应用效果。同时,组织架构与流程再造的适配性也是重要指标,考察企业是否建立了与数字化管理相匹配的扁平化组织模式和敏捷工作流程。

3.4 创新协同生态化

创新协同生态化维度评价企业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的能力与成效,重点考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情况,包括设备连接规模、开发者生态活跃度、工业 APP 丰富度等指标;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程度,评估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实验室等合作载体的建设成效;以及产业链协同能力,如上中下游企业的数据共享水平、业务协同深度。特别需要关注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建设,如众创空间、开发者社区等创新载体的运营效果,以及数字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此外,标准化工作参与度也是重要指标,包括主导或参与行业数字化标准制定的情况。这些要素反映了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产业价值链、培育新业态的能力。

结束语

煤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为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支撑。该模型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帮助企业识别数字化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未来随着评价指标的持续优化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一工具将在推动煤化工行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润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前因组态及财务绩效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24.

[2]刘乐群.兖矿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的绩效后果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23.

[3]陈朝昱.数字化背景下A 公司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3

[4] 文 晓 . 周 政 强 : 创 新 是 赋 能 数 字 化 转 型 的 关 键 所 在 [J]. 自 动 化 博览,2022,39(12):12-15.

[5]李仑,牛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山西路径[N].中国煤炭报,2022-09-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