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丁宁
个旧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个旧 661000
引言:高支模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为了提升房屋建筑土建工程品质,有必要强化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切实发挥此种施工技术的价值和作用,为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为此,本文有必要就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做好施工材料准备工作
1.1 钢管材料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通过搭设钢管脚手架开展施工作业,而钢管材料质量与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效果密切相关。选用钢管时,结合高支模施工技术实施需求,依照房屋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首选厚度适宜、外径规格适宜的钢管。在搭设脚手架前,做好钢管性能检测工作,确保钢管材料满足脚手架搭设需求,进而发挥高支模施工技术优势,促使此项施工技术落实到实处,并且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促使高支模施工作业高质量开展。
在钢管性能检测方面,主要检测钢管的抗压强度,将实际压应力 σ 、轴向压力设计值N、钢管静截面积 An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f 纳入到抗压强度验算中,计算公示为:
(1)。为了钢管受压情况的稳定性,通过公式:
(2)可评估钢管的稳定性,从而为脚手架搭设提供指导依据。式中的 λ 表示长细比,式中的 l0 表示计1λ
计算钢管的弯曲轻度,式中的 σb 代表弯曲应力,M 表示弯矩设计值,W 代表截面模量,f 表示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1]。通过上述计算公式的验算,可以全面评估钢管材料的综合性能,从而为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和实施提供保障。
1.2 模板材料
高支模施工需要依托模板辅助施工作业的开展,合理选用型号尺寸、质量过关的模板材料,可以规避材料因素对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产生的影响。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模板,多选用的是覆膜黑胶板,厚度在 15~20mm 左右,配备方木支撑梁底,方木的规格多在 60~65mm 。
1.3 扣件
高支模施工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扣件,扣件力学性能与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实施效果密切相关。为此,预先对扣件外观进行检查,坚决提出不符合高支模施工技术实施要求的扣件,并进行扣件力学性能检测,依据公式 T≥Tc (4)可以检测扣件的抗拉承载力水平,式中的 T 表示扣件拉断时的拉力,Tc 表示抗设设计值。依据公式 Δ≤[Δ] 可计算扣件的变形量,从而评估扣件是否满足高支模施工需求。式中的Δ 表示加载至设计荷载时的位移,表示容许变形量[2]。依据上述公式对扣件性能进行检测,可以更好满足高支模施工抗拉、抗变形施工需求,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架体的稳定性。
2 高支模技术应用要点
2.1 测量
高支模施工前,需要进行测量放线,主要时提升施工作业面的平整度,提高施工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技术实施难度,最大程度上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测量人员,对测量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数据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模板安装作业的开展提供保障。
2.2 现场勘查
安排专人深入工程实地进行考察,收集第一手工程信息,生成勘察报告,为高支模施工组织设计说明的编制、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结合勘察报告,分析影响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因素,预见性制定应对措施,进而规避不利因素对高支模施工产生的影响,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2.3 安装支架
安装支架前,预先检测地基承载力水平,依据公式 p≤fa (5)评估地基承载力,切实满足高支模施工需要。式中的 p 表示脚手架立杆传递至地基的平均压力,fa 表示地基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在计算地基承载力水平前,预先计算立杆传递荷载 p,公式:
(6),式中 N 表示单根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A 表示立杆底部的支承面积。并且,通过平板载荷试验等测试方式,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 fa,确保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准确。
平板载荷试验用公式表示为
(7),式中安全系数 K 取值范围在2\~3 之间。若是地基承载力不满足施工需求,采取换填垫层法夯实地基,做好地基夯实加固处理工作,切实提高地基的夯实系数,为高支模施工提供便利同时,保障现场施工安全。为提升高支模施工安全性,需要综合考量地基沉降问题,通过公式: s≤[s] (8)可以评估架体倾斜风险,从而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地基沉降风险。式中的s 表示计算沉降量,s代表容许沉降量。通过综合性的评估,能够在高支模施工前,预先了解地基承载力,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最大程度上提高地基承载能力,保障高支模施工安全。
2.4 模板施工
为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在模板施工环节,设计模板拼装图纸,为模板安装施工提供便利。结合高支模施工需求,编制施工方案,并就施工方案实际实施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做好模板钻孔工作,为套管安装提供便利,安装套管后,做好焊接处理,避免出现脱焊情况。完成上述作业后,开始拼装模板,安装人员严格按照模板安装流程开展施工作业,依据模板的材质把控安装缝隙,最大程度上提升模板安装质量。安装前,预先检查模板,确认模板表面无污染、无杂物,待模板安装后,连续浇筑混凝土拌合物,严格把控浇筑速度,避免浇筑中断。并且,做好模板加固处理,进一步提升高支模整体架构的稳定性,提升房屋建筑土建工程质量。
2.5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先制备拌合物,合理配比拌合物的比例,科学把控水泥灰、粗细集料以及外加剂的掺入比例,提高混凝土质量。严格把控拌合物搅拌时间、振捣时间,加强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离析或是泌水情况,确保拌合物符合模板浇筑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优势显著,应用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能够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通过做好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实施要点,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效果,满足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施工建设需求同时,还能保证房屋建筑土建工程品质。
参考文献:
[1] 赵术敏.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机械,2025,(06):270-273+8.
[2] 邱茂桂.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2024,(2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