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与探索

作者

周国明

湖南省衡南县柞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 衡南 421116

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工程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也非常重要。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涵盖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等多个子系统,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发展成为集防洪抗旱、节水灌溉、土壤改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体系。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区域自然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和农业生产需求,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建设标准。灌溉工程采用渠系输水与管道输水相结合的方式,配套建设田间工程设施,实现了农田灌溉的自动化和精准化。排水工程以明渠排水为主、暗管排水为辅,通过建立完善的排水体系,有效解决了农田涝渍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如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土工膜防渗和智能化监控系统等,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率。在管理模式上,推行工程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与探索

2.1 落实管护责任,健全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关键。应加快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确权登记颁证明确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责任,构建政府主导、村集体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的工程管理体制,为提升工程管护水平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摸清工程“家底”,厘清产权关系。尽快完成工程产权界定,明晰工程归属,划清管理和维护的责任主体。其次,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村集体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工程管理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推广政府与村集体、农民合作的形式,鼓励农民参与工程管护。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承担工程日常管护工作,既能充分调动农民管理工程的积极性,又能有效落实管护责任。最后,建立工程管护考核问责制度,将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对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奖惩问责,激发管护主体的责任意识,推动形成管护尽责、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2.2 筑牢设施根基,强化维护保障

为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建设工程与构建完善维护体系两方面双管齐下。在建设阶段,应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综合考量地理、气候及农业生产需求,科学规划并采用高质量材料与先进施工技术,同时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如新型防渗材料、智能监控技术及高效节能型水泵设备,确保工程设施自竣工之日起即具备卓越性能与持久耐用性,为后续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在维护阶段,需建立健全维护保养机制,明确各责任主体及其职责范围,涵盖日常巡检、定期检查、预防性维修、应急抢修及设备日常保养等多个层面,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根据既定标准与指标定期检验与评估维护情况,对表现优异的个人或团队给予适当奖励,而对未尽职责者则进行责任追究,全方位保障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良好状态,有力支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2.3 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使用

一是要选择合适的节水技术。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存在区别,所适宜的节水技术也有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节水技术。例如对于干旱地区,可以选择采用滴灌技术、肥水一体技术等,实现水资源的精准供给,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对于坡地梯田,则可以选择采用分层灌溉技术。二是示范推广。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之后,可以建设节水技术示范田,在示范田内对节水技术进行运用,让农民可以直观看到节水技术的效果,在保障农田灌溉需求的基础上,切实减少了水资源消耗,降低了用水成本。三是组织技术培训。面向广大农民组织专门的节水技术培训活动,让节水技术的基本原理、设施建设、灌溉操作等向农民清楚讲解,确保农民可以掌握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方法。四是提供政策支持。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采用节水技术的农户可以享受水费折扣,购置节水设施、设备的农户,可以享受购机补贴,引导农民使用节水技术。

2.4 加强监督检查和问题反馈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这不仅包括制定明确的监督标准和流程,而且还需要确保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监督检查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从而为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还要对监督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解决问题[4]。其次,提高检查频率,定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细致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这样的做法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从而减少维修成本,并确保工程的持续运行,这意味着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检查计划,并且确保每次检查都能够覆盖到工程的所有关键部分,不留任何死角。最后,构建有效的反馈机制,一旦发现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立即得到通知,并且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这样的机制能够确保问题一经发现,就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问题的拖延和扩大,这就需要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并且制定一套明确的处理流程,以便问题能够得到迅速而有效的解决。

2.5 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通过建立工程信息数据库、远程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等,实现对工程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工程运行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工程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对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帮助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环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求各级部门必须摒弃落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做好制度创新、管理方法调整等工作,积极借鉴其他部门的成功管理经验,让广大农户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突出价值和作用,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借此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步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山东商河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农田建设提质升级[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4(10):33-36.

[2]刘宝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浆砌石施工的优势及关键技术[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9):67-69.

[3]于超.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挖掘与措施探究[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