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作者

万明义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成为苹果种植的黄金地带。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发展,苹果产业在品种优化、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静宁苹果产业仍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深加工竞争力不足、品牌国际化程度有限等挑战,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深入剖析静宁苹果产业的现状,精准把握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进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转型发展路径,对于实现静宁苹果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价值。

一、静宁县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性

一是市场需求变化驱动品种结构调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苹果的品质、口感、营养、不同风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静宁县苹果品种结构单一,晚熟品种占比过高,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匮乏,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市场上,中早熟苹果由于供应短缺,价格往往较高,而静宁苹果在这一市场领域的份额较小。因此,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比例,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是成本压力与效益提升需求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从静宁县近年来的用工市场情况来看,果农雇佣劳动力的成本逐年增加,同时,农资价格如肥料、农药等也持续上涨,加之传统乔化果园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导致苹果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据统计,近五年静宁县苹果生产成本增长了 30% ,而销售价格仅增长了 15% ,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所以,推动生产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变,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提升产业效益的关键。

三是产业竞争加剧促使品牌与产业升级。国内苹果产业发展迅速,陕西、山东等产区在品种创新、技术应用、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市场上,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优质苹果也对静宁苹果的出口形成挑战。陕西洛川苹果通过不断提升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美国华盛顿苹果凭借其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静宁苹果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同时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

四是生态环保要求引导绿色发展转型。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因此,静宁苹果产业需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静宁县苹果产业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是生产成本高。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妇女化趋势明显,导致用工难度增加,费用上涨。农资价格上涨,如化肥、农药、果袋等价格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传统乔化果园管理成本高,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这些因素导致苹果生产成本过高,压缩了果农的利润空间。据调查,静宁县苹果劳动力成本增长了 60% ,农资成本增长了 40% 。

二是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系统配套、先进实用的果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对果农生产过程的指导和规范不足。部分果农观念落后,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足,导致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缺乏有效的果品标准实施监督检查机制,难以保证果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市场上,静宁苹果的质量差异较大,优质果与普通果的价格相差可达 50% 以上,影响了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产业附加值低。苹果产业链较短,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初级销售环节,精深加工环节发展相对滞后。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单一,层次不高,对苹果的附加值提升有限。包装行业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创意和设计,难以提升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苗木繁育、果园机械等关联产业发展缓慢,无法为苹果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静宁县苹果精深加工产品产值占苹果总产值的比例较低,约为 10%左右,远低于山东、陕西等先进产区 20% 的平均水平。

四是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弱。果品经济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市场意识淡薄,在市场交易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果农利益。果库运营和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存在无序建设、市场淘汰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风险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果农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推动静宁县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静宁县苹果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是破解劳动力老龄化、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路径。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滴灌管道精准调控水肥供给,降低人工依赖,提升优果率。同时,依托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测果园温湿度、土壤墒情及病虫害动态,结合物联网技术优化管理决策,形成“监测—预警—调控”闭环管理,显著提升果园抗风险能力。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科院合作,通过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服务站,推动抗重茬砧木、免套袋栽培等关键技术突破。引入“果园机械防霜机”“四轮运输车”等新型农机具,提升果园管理效率,降低疏果、采摘成本。

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针对主栽品种单一、采收压力集中的问题,引进早中晚熟品种实现均衡供应。推广瑞雪、瑞阳、黄金维纳斯等新优品种,采用“高接换头”“重茬建园”等技术更新老龄果树。通过组培技术快速扩繁,形成“本地选育 + 引进优化”的双轨模式。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早熟品种种植比例,缩短市场空窗期,抢占夏季鲜果市场。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静宁县苹果产业链延伸的关键在于深加工与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产业链条延伸,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持续创新发展。在文旅融合方面,加强静宁苹果科创馆和智慧果园示范区的带动,推动“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推行“联合社 ⋅+ 企业”模式,形成产业增值共享机制。未来需重点发展果酒、酵素等精深加工产品,并依托苹果节、采摘节等文旅活动提升品牌体验感。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静宁苹果”品牌价值已达 170.09 亿元,但国际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通过电商平台(如本来生活网)和直播带货,静宁县成功打造“静宁雪压苹果”高端子品牌,其黄金酸甜比和欧盟标准品质吸引一二线城市消费者,2024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30%c 此外,积极参与国际展会(如中国苹果产销峰会)和“百名果商主播产地直采”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强化标准化管理。加强智慧果园大数据平台监测农残和病虫害,指导企业满足出口标准,探索“地理标志+跨境电商”模式,建立海外直销网络,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六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与经济双赢。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控等技术,提升绿色认证果园占比和优果率。循环农业方面,能过果树枝条和残次果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减少废弃物。同时推广黑膜覆盖保墒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深化“零碳果园”试点,结合光伏滴灌、碳汇交易等模式,打造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典范。

静宁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品牌国际化为突破口,通过全产业链整合与绿色化改造,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跨越。未来需持续优化政策支持,深化院地合作,推动“小苹果”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