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械制造精度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曹正旭

身份证号码:420626199303252535

一、引言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机械制造精度已然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从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零部件制造,到汽车工业的发动机精密加工,再到电子设备的微小元器件生产,高精度的机械产品不仅能够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对性能与可靠性的严苛要求,更是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随着智能制造、工业 4.0 等理念的不断推进,机械制造行业对精度的要求持续攀升。然而,在实际生产场景中,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严重制约着机械制造精度的提升。因此,全面且深入地研究机械制造精度提升策略,对推动机械制造行业技术革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价值。

二、影响机械制造精度的因素分析

(一)设备因素

制造设备的精度与稳定性是保障机械制造精度的基石。机床的几何精度,如主轴回转精度、导轨直线度、工作台面平整度等,直接决定了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形状精度。以主轴回转精度为例,若主轴存在径向圆跳动误差,在车削加工时,将导致加工出的圆柱面出现圆度偏差;导轨直线度误差则会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直线度误差。此外,设备的传动系统,如丝杠螺母副、齿轮传动机构等,若存在间隙、磨损等问题,会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传动误差,影响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精度,进而降低加工精度。

设备的控制系统精度同样至关重要。先进的数控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运动控制,通过精确的插补算法和位置反馈机制,确保刀具按照预定轨迹运动。然而,若数控系统的分辨率不足、伺服电机控制精度欠佳,将导致定位误差增大,无法满足高精度加工需求。同时,设备的振动特性也会对制造精度产生影响。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无论是来自自身结构的固有振动,还是外界环境的干扰振动,都会使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造成加工表面的波纹度和表面粗糙度增加,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

(二)工艺因素

加工工艺路线的选择对制造精度有着深远影响。不合理的工艺路线可能导致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进而引起变形,影响精度。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的设置不当,会加剧刀具磨损,产生切削力波动,导致工件表面质量下降和尺寸偏差。同时,装夹方式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和夹紧稳定性,若装夹不当,易造成工件变形,降低制造精度。

(三)材料因素

工件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对制造精度有显著影响。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热膨胀系数等特性不同,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程度和切削性能也会有所差异。例如,硬度较高的材料加工难度大,容易产生振动,影响加工精度;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材料在切削热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热变形,导致尺寸精度难以控制。此外,材料的内部缺陷,如气孔、夹杂物等,也可能在加工过程中暴露,影响零件的精度和质量。

(四)人员因素

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对机械制造精度起着关键作用。熟练掌握加工工艺和设备操作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加工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产品精度。反之,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或工作疏忽,可能导致加工失误,降低制造精度。同时,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的精度控制,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容易导致精度问题的出现。

三、机械制造精度提升策略

(一)设备优化策略

加大对先进制造设备的投入,引进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机床和加工中心。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精度检测,及时调整和修复设备的几何误差和运动误差。采用先进的设备诊断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避免因设备问题影响制造精度。同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升级数控系统、更换高精度传动部件等方式,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自动化水平。

(二)工艺改进策略

优化加工工艺路线,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精度要求,合理安排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工序,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运用仿真技术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加工变形和误差,提前优化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切削刀具和切削参数,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切削组合,降低切削力和切削热,减少刀具磨损和工件变形。改进装夹方式,采用高精度的夹具和定位元件,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准确和夹紧可靠,提高装夹精度。

(三)材料管理策略

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材料性能对制造精度的影响,合理选择材料。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严格控制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内部缺陷,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于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如使用冷却液、控制切削速度等,减少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同时,研究和应用新型材料,利用其优异的性能提高制造精度和产品质量。

(四)人员管理策略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技术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建立完善的质量考核制度,将产品精度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对操作人员进行奖惩激励,增强其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控制流程,从原材料采购、加工过程控制到成品检验,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产品精度符合要求。此外,鼓励技术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提高制造精度的新方法和新工艺。

四、结论

机械制造精度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备、工艺、材料、人员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制造精度的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设备优化、工艺改进、材料管理和人员管理等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精度,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机械制造企业应不断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创新和改进精度提升策略,以适应市场对高精度机械产品的需求,推动机械制造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 志 鹏 . 汽 车 制 造 中 机 械 焊 接 质 量 的 提 升 策 略 研 究 [J]. 时 代 汽车,2023(5):133-135. DOI:10.3969/j.issn.1672-9668.2023.05.044.

[2] 刘跃. 基于克里金法与二次采样策略的机械臂精度标定方法研究[D].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22.

[3] 方 迪 成 . 提 升 机 械 零 件 数 控 加 工 精 度 的 策 略 分 析 [J]. 新 型 工 业化,2019,9(10):50-53. DOI:10.19335/j.cnki.2095-6649.2019.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