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深基坑强富水砂砾层咬合桩施工技术

作者

袁斌

深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强富水砂砾层地质条件复杂,对施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咬合桩作为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手段,在强富水砂砾层中施工存在成孔易塌孔、止水效果难保证等难题。因此,深入研究并创新强富水砂砾层咬合桩施工技术,能够保障深基坑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对建筑深基坑工程稳定开展有积极作用。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整栋楼有地下 2 层,基坑开挖深度 15.5m ,基坑周边长度 420m 。该工程施工现场位置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从地表往下依次是素填土(厚度 1.2~2.5m) 、粉质黏土(厚度 3~5m) 、强富水砂砾层(厚度 8~12m) )和中风化基岩等多层状地层,其中强富水砂砾层水位埋深为 3m 左右,渗透系数高达 25m/d ,深基坑支护难度较大。

为确保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安全,经综合比选,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咬合桩形式。咬合桩桩径 800mm ,桩长 21m ,由荤桩(C30 钢筋混凝土桩)和素桩(C25 素混凝土桩)间隔布置,咬合尺寸 200mm ,通过桩身相互咬合形成连续的挡土止水帷幕。鉴于强富水砂砾层具有特殊的地质特性,在咬合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塌孔、缩径、桩体咬合不良等问题,这对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控制均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2 咬合桩施工工艺

2.1 咬合桩施工顺序

咬合桩采用 “先素后荤” 的施工顺序,即先施工素桩,后施工荤桩。在素桩混凝土初凝前(C25 混凝土初凝时间约 6 - 8 小时),完成相邻荤桩的施工,使荤桩与素桩相互咬合,形成连续的挡土止水结构。施工时,采用间隔跳跃式施工,以减少相邻桩施工的相互影响 。

2.2 测量放线

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测放出咬合桩的桩位中心线和边线。测量过程中,严格控制测量误差,桩位偏差不超过 ±30mm ,桩身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1/300 桩长。测放完成后,对桩位进行复核,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桩位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 。

2.3 泥浆制备与护壁

在强富水砂砾层中施工,泥浆护壁是防止塌孔的关键措施。采用膨润土、水、纤维素等材料制备优质泥浆,通过调整泥浆配合比,控制泥浆比重在 1.20AA-1.25g/cm3 ,黏度控制在 20 - 22s,含砂率不大于 3% 。

在成孔过程中,不断向孔内注入泥浆,保持孔内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 1.2m ,形成稳定的泥浆护壁。同时,每 2 小时检测一次泥浆性能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泥浆配合比,确保泥浆护壁效果 。

2.4 成孔施工

旋挖钻机安放完毕后,将钻机垂直,使钻杆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开始钻进。先用轻压慢转(转速 8-10r/min ,钻压 50—80kN)的方法,待钻头进人稳定土层以后逐步增加钻进速度;随时观察钻机运行情况及孔内泥浆面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如:钻进速度突然加快、孔内泥浆面突然下降等情况),应立即停钻,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砂砾层中钻进时,由于该层土质松散、颗粒较大,容易出现塌孔现象。因此,钻进速度控制在 0.5-0.8mh ,增加泥浆比重至 1.25g/cm3 ,黏度至 22s,加强泥浆护壁。同时,采用每次进尺 0.3--0.5m, 、多次清孔的方法,及时清除孔内钻渣,保持孔壁稳定 。

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 21m 后,进行第一次清孔。采用换浆法清孔,向孔内注入新鲜泥浆,置换孔内含有大量钻渣的泥浆,直至孔内泥浆含砂率不大于 2% ,沉渣厚度不超过 50mm 。

2.5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区集中制作,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下料、弯曲、焊接等加工工序。钢筋笼主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连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钢筋笼的整体性和强度 。

为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外侧每隔 2m 设置一组混凝土垫块,每组 4个,均匀分布在钢筋笼周边。钢筋笼制作完成后,经检验合格,采用 25 吨吊车将其吊放入孔。吊装过程中,应防止钢筋笼变形和碰撞孔壁,确保钢筋笼准确就位 。 钢筋笼入孔到位后,需采用定位钢筋或型钢将其固定在设计标高位置,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或下沉。同时,对钢筋笼的安装位置进行复核,确保其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超过 ±20mm ,保障后续混凝土浇筑及桩身质量。

2.6 混凝土浇筑

钢筋笼安装完成并检查完毕后,进行二次清孔,再次检测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及沉渣厚度是否合格;如合格,则立刻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采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导管底端距离孔底高度应为 30cm. 导管的埋置深度为 2~6m

浇筑时控制浇筑速度为 30~40m3/h 之间,并应保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不得间断,以免因混凝土浇筑间歇形成断桩。随混凝土浇筑提升导管,但决不允许导管提出混凝土表面,以防止夹泥、断桩质量缺陷的发生。同时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工作,包括浇筑量、浇筑时间等详细数据资料。

素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应及时施打邻桩,荤桩采用旋挖钻机切割咬合工艺施工,即先开钻荤桩的土体部分,利用旋挖钻机钻头切割素桩对应位置的混凝土,待荤桩下至设计标高后即可实现荤桩与素桩之间形成穿插咬合,汇成一道挡土止水帷幕。

3 质量控制要点

3.1 桩位与垂直度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每完成 5 根桩进行一次桩位复测,发现偏差及时调整。加强钻机垂直度的监测,在钻机就位和钻进过程中,使用经纬仪或垂直度检测仪进行检查,若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 1/300 桩长,立即采取调整钻机位置、慢速钻进等纠偏措施 。此外,施工过程中,利用 BIM 技术建立咬合桩三维模型,将设计桩位与实际施工桩位实时对比,直观呈现偏差情况。对于已完成的桩体,采用超声波桩身完整性检测仪进行扫描,不仅检查桩身质量,还能辅助分析桩位与垂直度的实际效果,为后续施工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全方位保障咬合桩施工的高精度与高质量。

3.2 成孔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成孔深度、孔径、沉渣厚度,成孔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21m ,孔径不小于800mm ,在清孔时保证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 50mm ,避免因沉渣过厚导致桩体承载力不足。同时,每 2h 测定一次泥浆性能指标(pH 值、泥浆比重、黏度、含砂量),泥浆比重保持在 1.20~1.25g/cm3 ,黏度 20~22s. ,含砂量不大于 3% 。若上述某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应及时调配泥浆配合比或更换泥浆,确保施工质量。

3.4 混凝土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工程说施工阶段,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每批次混凝土进场时,对其配合比和性能进行抽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浇筑 50m3 混凝土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每台班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于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同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 30-40m3/h 和导管埋深在 2⋅6m ,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夹泥、断桩等质量问题 。

3.5 咬合质量控制

要保证素桩和荤桩的咬合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的 200mm 。在荤桩施工时严格控制切割咬合的深度、范围。在施工中每10 根桩后采用超声波检测仪对咬合处进行检测,如出现咬合不良需及时采取补桩等补救措施。

4 结语

在强富水砂砾层地层中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泥浆护壁、导管法浇筑混凝土等技术,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各环节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可确保咬合桩的施工质量及基坑支护的效果。在今后类似的工程中,可通过借鉴这些经验进一步提高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占魁.钻孔咬合桩在大型建筑深基坑围护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9):69-71.

[2]熊伟.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冶金管理,2022,(11):39-41.

[3] 严融. 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与咬合桩接头处施工关键技术[J]. 建筑施工,2023,45(12):2396-2398+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