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 旧忆
王佩妍 张秀丽 张斌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 710000
0 引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仅要求其具备舒适的休闲环境,更希望其能够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市环城公园地块位于城墙脚下,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优化功能分区、提升景观节点、整合植被配置等措施,将环城公园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运动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使其不仅能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更能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1、背景与问题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在,环城公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环城公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于其对城墙文化的传承与展示。环城公园通过植被、古建筑、雕塑等景观元素,将城墙文化融入其中,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城公园逐渐暴露出了功能分区不合理、景观节点缺乏吸引力、植被配置杂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园的使用体验,也限制了其文化传承的作用。
2、设计思路构析
环城公园位于市碑林区柏树林街道下马陵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商业、高校、旅游、饮食资源丰富,是市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场地周边交通便利,紧邻和平门地铁站A 口,多条公交线路环绕,便于市民和游客到达。北侧为城墙,城墙之上可俯瞰公园全貌;南侧为护城河,滨水步道环绕,景色宜人。周边商业设施完善,高校林立,文化氛围浓厚。场地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护城河水质清澈,植被繁茂,四季景色各异。周边文化景点众多,如碑林博物馆等,为公园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深厚底蕴。
公园内植被丰富,但部分区域植被杂乱,缺乏整体规划。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种类繁多,但部分区域植被老化,需进行更新和优化。公共休憩区的设施陈旧,数量不足;运动场地破损严重,缺乏维护;标识系统不完善,游客难以找到合适的功能区域。现有的景观节点设计较为单一,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感,难以吸引游客驻足欣赏。部分节点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虽然场地紧邻城墙,但城墙文化未能有效融入公园设计中,文化展示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教育性,难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
功能分区不合理,重新规划公园的功能区域,明确各个区域的使用功能,增加标识系统,使游客能够更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空间。例如,设置入口集散区、休闲观景区、运动健身区等,功能分区清晰,互不干扰;景观节点缺乏吸引力,重新设计景观节点,增加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结合城墙的历史文化,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和雕塑,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景观节点。例如,在入口处设置城墙主题的标识性构筑物,提升公园的辨识度;植被配置杂乱,对植被进行重新规划和整理,根据季节变化和植物特性,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增加植被的层次感和美感。
3、设计策略
因场地较为狭长不便于大动设计改造,因而本次设计将从场地内的道路进行改造和规划处理,主次分明,条条路径皆有用,合理规划植被,休整移栽种植,进行合理搭配,从细节剥离出整体结构,让公园成为一个整体,再下来考虑整体和节点的文化性,功能性,适用性等构思。
设计皆为人而设计,一切为人而服务,但也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动植物的破坏,创造一个让人与环境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此次设计的目的在于改造与更新设计,文化与场地结合,所以在场地之上不仅要为游客提供足够的需求场地,又要使得环境与人形成一种微妙且和谐的温存关系,在此期间更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做出贡献,不能只单单为了场地的建设而建设。
功能分区。细长的场地给予节点很大的挑战,功能分区也同样如此,将狭长的公园分成几个不同功能分区,作为这个小场地里的丰富节点方式;轴线设计。整个场地只有一条轴线,特将各个节点作为轴线的链接点展开;道路设计。将场地内的道路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使其主次分明,以功能为先,提高交通通达性;景观节点设计。选取场地中的主要节点进行分析设计,做出小场地内的不一样的“ 净土” ,将该场地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化设计,给予节点,功能分析,轴线等构架,也让这个不大的公园显得别样精致;植物配置设计。介于的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植被选择和搭配应考虑到场地设计改造之中,保留该地适宜的,有用的,可用的植被,进行二次利用。将杂乱的进行规整,调整,重新规划种植,并将有色无色植被进行合理分配种植搭配,地被,乔木,灌木合理分配种植。
改造更新后场地植物配置。高冠乔木配置,松树(雪松)、柏树、水杉、棕榈、女贞、香樟、柳树、槭树、国槐、银杏、合欢、垂柳等。灌木类配置,翠柏、樱花、紫薇、小叶女贞、石榴、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石楠、桂花、八角金盘等。竹类配置(点缀),毛竹、紫竹等一般竹类等。藤本植物配置,爬山虎、爬墙虎、常春藤等。花卉配置,美人蕉、菊花、兰花、太阳花等。地被植物配置,麦冬草、四季青草、三叶草等。四季花木植物配置,春天的樱花、海棠花、玉兰、紫荆、丁香;夏天的木槿、栀子花、合欢花;秋天的紫薇、石榴花、桂花;冬天的腊梅等。
4、结论
本文首先对环城公园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的综述,并且对场地休闲性活动,促进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现场的考察,对市环城公园内的群众休闲体育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调研与分析。并总结出其景观现状所存在的三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改造与更新设计,并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本场地的,以运动、休闲、文化为导向的公共活动场地参与性提升的策略。希望本课题相关设计研究能够有效的提升市环城公园的选址场地的参与性与文化性。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具有独特特色和参与感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更好的体验和参与到环城公园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谢文佳. 城市综合公园改造中景观的保留与优化[D].东北农业大学,2014.
[2] 徐可颖. 环境共生与有机秩序[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 关午军. 重生·再利用[D].重庆大学,2006基金标注:本文受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编号:202410702057)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