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巧优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第五小学 宜州 546300
引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常面临兴趣不足、素材匮乏、表达空洞等困难。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象化、可感知的学习环境,能有效降低写作认知门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欲望,从而提升其学习感受性与文化感知能力。教师需深入把握情境教学法的精髓,将其创造性应用于写作教学,方能切实突破教学瓶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本文旨在探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 信息技术赋能:创设沉浸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丰富手段与强大支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构建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感官体验,点燃写作热情,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支撑与素材积累。
应用实例:以习作《小小“动物园”》为例。教师课前可运用网络资源,精心搜集各类动物(特别是特征鲜明者)的高清图片、动态视频及趣味介绍。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创设导入情境:“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场‘云端动物园’奇遇之旅!”随即播放精选的动物园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沉浸式观察不同动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习性。动态影像的直观呈现,有效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其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了观察兴趣和表达欲望。此外,教师可同步展示与主题相关的优秀范文片段或写作素材库,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范例和内容支架,助力其构思更充实、描写更生动的习作。
二、 链接生活实践:构建真实情境,强化观察表达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更依赖于具体经验和直接感知。将写作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构建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发现写作素材,将抽象的写作要求转化为具象的生活实践,从而有效提升观察力和细节描写能力。
应用实例:教学《写观察日记》时,教师的核心在于搭建生活与写作的桥梁。可设计贴近学生家庭生活的观察任务,如:“选择一位家庭成员,细致观察他/她某个日常活动片段(如做饭、阅读、照料植物等),特别关注其连续性的动作、表情及使用的物品。”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进行目的性观察,记录关键细节。回到课堂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观察所得进行交流讨论,梳理动作流程,聚焦典型细节,并指导其如何将观察转化为文字。这一过程将抽象的“观察”要求情境化、任务化,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学习捕捉生活细节,并训练其运用准确语言进行有序、具体描述的能力,为写作奠定坚实
基础。
三、 立足生本理念:深化情境运用,激活创新思维
写作的本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传统写作教学易陷入模式化窠臼,抑制学生个性表达。情境教学法的深层价值在于,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开放、自由、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大胆想象、个性化表达,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与独立构思能力。
应用实例:以想象类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例。教师首先可利用 AI 技术生成或精心选取展现未来城市风貌(如智能交通、生态建筑、新型能源)的概念视频或图片,创设激发想象的视觉情境。观看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发现了家乡哪些方面的巨变?”以此明确写作核心要素(环境、科技、生活、人文等)。关键步骤在于生本理念的落实:教师并非直接提供写作框架,而是启发学生:“如何清晰、有条理地展现这些变化?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构思文章结构?”鼓励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绘制个性化的写作思维导图(如按空间顺序描绘不同场景,或按主题分类阐述变化)。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架(如结构示例、过渡词提示)并给予个性化指导。这种基于情境的开放式框架构建活动,赋予学生充分的思维自主权,有效激发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结构意识,促使学生创作出更具个性与创意的文章。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为破解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难题提供了富有活力的解决方案。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沉浸情境、链接生活构建真实情境、立足生本激发创新思维等策略的综合运用,能有效点燃学生写作热情,丰富其感知体验,提升观察力、思维力与表达力。教师需持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情境创设的多元化路径,在写作教学中更加注重情境的深度运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方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小红.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读写算, 2024, (27):63-65.
[2] 刘祖宏.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写作教学创新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 2024, (07):80-82.
[3] 马福全. 情境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作文成功之路, 2024, (04):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