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于志伟 范琦 冷栢双 王梦迟
1.身份证号:2113821990****5810 辽宁沈阳 110000 2身份证号:2205021995****1216 辽宁沈阳 110000 3.身份证号:2323261984****6818
键词:市政给排水系统;智慧城市;支撑作用;基础设施;资源利用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为核心,旨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市政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生命线”,承担着水资源供应、污水排放与处理等重要职能,其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
一、当前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发展现状
(一)系统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部分城市的市政给排水系统仍长期依赖传统运营模式,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上存在明显滞后性,未能充分融入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在系统日常运行中,数据采集工作大多依靠人工定期巡检完成,工作人员需实地排查管网节点、记录设备参数,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成本,还常因巡检周期固定、人工操作误差等问题,导致数据获取存在明显的时效性差、准确性低等缺陷。这种传统数据采集方式,使得管理部门难以实时掌握供排水管网的压力变化、流量波动、泄漏隐患等运行状态,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控与精准管理,进而造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偏低,当面临管网破裂、水质异常等突发状况时,难以及时察觉、快速定位并有效处置,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资源浪费或安全问题。
(二)系统协同性不足
市政给排水系统涉及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多个环节,且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等存在一定关联。但目前多数城市的市政给排水系统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联动机制,各部门数据信息不互通、共享程度低,形成 “信息孤岛”,不仅影响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也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多系统协同联动的需求。
(三)系统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当前市政给排水系统在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造成水资源浪费;污水处理后再生水利用率低,未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同时,系统在应对极端天气如暴雨内涝等灾害时的能力较弱,难以保障城市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制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政给排水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一)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奠定智慧城市运行基础
市政给排水系统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等提供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保障,同时及时排放和处理城市污水、雨水,维持城市环境卫生和生态平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无论是智慧交通、智慧医疗,还是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的运行,都离不开稳定、可靠的供排水服务。只有市政给排水系统高效运行,才能确保城市各领域智慧化应用的顺利开展,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运行基础。
(二)助力资源高效利用,推动智慧城市绿色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强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市政给排水系统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例如,通过智能水表实时采集用户用水数据,分析用水规律,引导居民和企业节约用水;通过智慧管网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管网漏损,降低水资源浪费;通过提升污水处理技术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这些举措不仅符合智慧城市绿色发展的要求,也为城市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推动城市安全防控,提升智慧城市应急能力
城市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市政给排水系统在城市安全防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通过智慧排水系统实时监测城市降雨量、管网水位等数据,结合气象预警信息,能够提前预测和防范城市内涝灾害,减少内涝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基础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水体污染,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和居民用水安全。
三、优化市政给排水系统以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系统智能化改造,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加大对市政给排水系统智能化技术的投入,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智慧供排水管理平台。通过在供排水管网、水表、泵站等设施上安装传感器,实现对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数据价值,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实现供排水管网的动态调控和智能调度;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故障诊断模型,提高系统故障识别和处理的效率,全面提升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二)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孤岛
加强市政给排水系统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城市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供排水数据与交通、气象、环保等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制定数据共享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责任,打破 “信息孤岛”,促进系统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据共享与应用,形成多方协同治理的格局,提升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为智慧城市多系统协同运行提供支持。
(三)强化系统可持续发展设计,提升生态保障能力
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将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其中。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损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提升污水处理工艺水平,提高污水净化效果,同时拓展再生水应用领域,如用于城市绿化、工业冷却等,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结合,通过建设透水铺装增强城市雨水调蓄能力,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城市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为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给排水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支撑作用,它不仅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推动智慧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安全应急能力的重要力量。当前,市政给排水系统在智能化、协同性和可持续性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加强智能化改造、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可持续发展设计等路径不断优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念的持续更新,市政给排水系统将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明.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应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 (07): 190-192.
[2]马龙江, 王立安. 建筑智能化给排水工程优化与压力控制研究[J].新城建科技, 2025, 34 (06): 147-149.
[3]周振华. 市政给排水系统智慧化改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A] 第二届智能工程与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 江西省工程师联合会,江西省工程师联合会, 202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