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与控制要点
张敏 徐岩
中杰齐晟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山东百年诺信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复杂程度的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包括多方面内容,如技术规范、材料质量、风险控制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上述施工要素,将会导致项目建设存在很大质量隐患,甚至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给项目建设单位带来重大损失。为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研究,根据不同工序的建造特点,探索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从而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应用
1.1 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可创建一种详尽精确数字化三维模型,可帮助建筑设计团队在设计阶段就识别潜在问题,同时也为施工团队在实际操作前进行充分准备提供依据。在项目设计阶段中,可运用BIM实现结构、暖通空调(HVAC)、电气和管道等各系统整合,这样一来各专业之间冲突可以在建造之前得到解决,极大减少现场修改需要,从而节约时间和成本。同时BIM允许施工团队利用 4D时间模拟来预测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有助于更有效安排人力和资源,通过模拟管理层可以清晰看到在特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从而确保施工进度符合预期。或者利用BIM施工管理者可以精确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减少浪费并提高材料利用率,此外BIM还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优化采购计划和物流,以避免现场存储过多材料带来的额外成本。分析发现,使用BIM可以显著提升建筑项目效率和成本控制,设计时间缩短 20% 主要得益于事先解决设计冲突,施工时间通过有效进度控制和资源分配减少 10% ,总成本下降 10% ,部分因素是由于减少材料浪费和现场修改需求,可以看出BIM在建筑行业中的巨大潜力和实际效益[1]。
1.2 中期混凝土浇筑工艺
首先,必须对浇筑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模板的尺寸、强度、稳定性及连接处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漏缝、油污、杂物等问题。模板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表面质量和与模板的粘结强度。其次,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浇筑措施。例如,对于潮湿的基底,需要采取措施使其充分干燥,避免水分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最终强度;而对于干燥的基底,则需要适当洒水润湿,防止混凝土因水分过快流失而产生裂缝。浇筑过程应避免在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进行,以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和水分蒸发过快而影响其性能,例如导致早期收缩裂缝的产生。浇筑时,应遵循“由低到高、分层进行”的原则,每层厚度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并确保浇筑过程连续稳定。另外,预先根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合理安排浇筑进度并预留施工缝,以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例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浇筑中断。一旦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必须预留施工缝,待全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进行修补处理[2]。
1.3 土层锚杆技术
土层锚杆技术是深基坑支护中一种高效的稳定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土质良好且需稳定较深基坑的场合。施工时首先使用钻探设备在预定位置钻孔,孔径通常设定在100~150mm 之间,钻孔深度根据工程需求和土层条件而定。钻孔完成后,将钢质锚杆插入,这些锚杆的长度和直径由地质工程师根据土壤的承载力和预期的拉力需求来确定。接下来,通过泵送系统注入水泥浆,以填充锚杆周围的空隙,确保锚杆与土壤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水泥浆固化后,施加预应力,通常通过液压拉伸设备对锚杆进行预拉,以达到设计的张力标准。这一步是关键,因为适当的预应力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和锚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整个安装过程需要严格监控,以确保所有参数均符合安全和设计规范。正确执行的土层锚杆技术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还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3]。
2 建筑工程管理与控制要点
2.1 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用到许多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做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尤为必要,严格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从而有序推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应该以施工图纸为核心,施工开始前做好技术交底,明确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推动标准化工程建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以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作为重要抓手,核准各种物资的消耗量,防止偷工减料,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发现不符合建设标准的施工材料流入现场,要及时封存不合格材料,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材料,要评价其对建筑工程安全性的影响,必要时返工重建,保证建筑工程的品质。此外,施工现场通常有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要安排专业人员从事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同时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确保现场施工稳步向前推进[4]。
2.2 高效率安全监管技术
在建筑房地产开发施工现场,实施高效率安全监管技术至关重要,以确保工人安全和遵守安全规范,其中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广泛使用技术,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工人是否正确佩戴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和安全带,以及是否遵循操作规程。例如某些高级监控系统配备了面部识别和动作分析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到未佩戴安全帽或未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的工人,并立即通过移动应用或电脑软件向管理人员发送警报,根据行业报告引入这类监控技术后,相关违规行为可减少 40% 以上,显著提升现场安全水平[5]。
2.3 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体系完善
技术再先进,也离不开施工人员的精准操作和有效管理。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是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工人熟悉最新的施工技术和操作规程,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施工错误和事故。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质量控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与控制要点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际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项目计划编制与进度监控、严格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以及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都对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总之,进度、施工质量、成本控制和安全保障四大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统筹管理。
参考文献:
[1] 鞠佳.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研究[J].砖瓦,2023,(01):101-103+107.
[2] 刘娟.关于优化建筑施工技术与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22,(02):133-135.
[3] 王 学 君 . 建 筑 智 能 化 工 程 管 理 技 术 的 应 用 研 究 [J]. 大 众 标 准化,2021,(19):66-67+70.
[4] 彭平.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控制要点和改进对策[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2):44-45.
[5] 薄卫彪.建筑工程技术的控制要点和改进对策[J].四川水泥,2020,(08):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