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伺服电机负载扰动响应特征与控制策略适配关系研究

作者

马成兴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 沈阳市 110169

引言

伺服电机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负载扰动是影响其稳定性和精度的主要因素。负载扰动不仅影响电机的转速和位置,还可能导致系统响应迟滞、超调和震荡等问题,因此,研究伺服电机的负载扰动响应特性及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 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各有优缺点,本文旨在分析其在不同负载扰动情况下的适应性,提出不同场景下的控制策略选择,为伺服电机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一、伺服电机的负载扰动响应特性分析

伺服电机的负载扰动响应特性,核心体现为电机在负载有变化时的动态活动,负载的扰动引发电机转速以及位置的波动,多表现为响应时间的滞后、过调、振动等情形,负载逐步增加之际,电机得给出更大转矩才可维持稳定运行状态,响应的速度也许会变低,负载扰动频率及幅值,对电机稳定性与精度影响颇大,为达成伺服系统在负载扰动里稳定运行目的,分析诸如频率响应、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等特性不可或缺。

二、伺服电机控制策略

(一)PID 控制策略

以经典著称的电机控制方法里有PID 控制(比例 - 积分 - 微分控制)策略,采用三种别样控制方式以平衡电机系统响应特性,比例控制的主要效能是决定系统响应速度,若比例增益过高,有引发系统不稳定的可能性,若比例增益过低,将导致系统响应速度下降。积分控制实现对系统稳态误差的消除,但要是增益过度,会造成系统震荡或者过冲,利用微分控制项提升系统的动态性能,降低扰动所致的超调与振荡,PID 控制在负载扰动微弱、变化缓慢的条件下可行,但要是负载有较大变化或者变化迅速时,PID 大概无法达成理想的控制结果,表现出系统响应偏慢或出现超调现象。

就一个典型伺服电机系统而言,当设定 PID 控制器各项参数之际,一般是按照负载扰动特性调整比例、积分以及微分增益,在一条自动化装配线里,电机控制器必须频繁面对负载的动态变化,历经多轮反复调试,通过调试可知,若把比例增益调整为较高值,系统对轻微负载扰动的响应速度达到较快水平,但负载急剧变动,系统也会出现震荡现象,适度降低比例增益,接着对积分与微分增益进行调整,能切实削减超调及震荡状况,提高系统稳定水平,在负载显著大幅变动的情境下,PID 控制器的表现成效会受约束,系统也许难以迅速跟上负载的改变,引发精度的水平下降。

(二)模糊控制策略

借助模糊逻辑跟经验规则,模糊控制策略去调整伺服电机负载扰动响应,有别于 PID 控制情形,模糊控制无需精准的数学模型,而是参照实际操作中的经验调整控制器的相关参数,尤其在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上表现适配,模糊控制的关键是把控制输入与输出划分成若干模糊集合,采用模糊规则叙述控制行为,模糊控制器可依据负载的多样变化实时对控制输出作出调整,从而实现更令人满意的控制精度水平,消除了超调及滞后情形,尤其是在负载扰动程度大或变化呈现快速状态时,和 PID 控制相比,模糊控制可达成更稳定、灵活的控制状态。

就拿数控机床伺服电机系统做例子,若系统遇到不同幅度、不同频率的负载扰动现象,模糊控制可达成相对理想的响应效果,应对负载扰动的变动,控制器模糊规则库可根据电机负载不同变化情况(比如负载增大或出现突变)实现自适应调整,要是负载瞬间猛增,模糊控制策略可迅速对电机转矩输出进行调节,采用调整隶属度函数与模糊规则的做法,避免电机系统出现因负载快速变动引发的不稳定,从实际测试的结果而言,模糊控制可切实减小系统超调的规模,还能保障负载扰动幅度大的情形下,电机维持良好响应能力,尤其是复杂工件加工的过程里,模糊控制可实现加工精度的提高,极大降低误差水平。

(三)自适应控制策略

自适应控制以策略形式存在,可依照系统实时状态自动更改控制参数,尤宜用于负载扰动频繁变动之情形,自适应控制凭借在线估计系统参数这一途径,实时更改控制器的参数设定,用以响应外部扰动的变动,电机控制系统负载变化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传统 PID 控制无法精确应对情形,自适应控制凭借改变控制器增益,促使电机在各种负载扰动期间稳定性能始终如一,经由参数的自适应调变,自适应控制有能力应对负载变动大、扰动频繁情形,让伺服电机实现平稳运行。

在电动汽车的伺服驱动体系里,负载变化频繁程度颇高,尤其是在快速加速或者刹车阶段,负载产生了十分剧烈的扰动,若采用了自适应控制策略以后,控制系统可按照实时监测到的负载改变对参数做自我调节,若车辆开始加速运转,电机负载瞬间增高,自适应控制器将自动提升控制增益,保证电机输出充足转矩以契合需求;若车辆进入减速状态,自适应控制器会去调节控制参数,使电机功率输出降低,防止能源无谓消耗,该方法让电动汽车于复杂驾驶环境中可维持稳定动力响应,同时切实提高了能效以及驾驶体验的水平。

结论

本文分析了伺服电机在负载扰动下的响应特性,并比较了 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三种策略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PID 控制适合于负载扰动较小的场合,但无法满足负载剧烈变化时的需求;模糊控制在处理大幅度负载扰动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提供稳定的响应;自适应控制则能够实时调整控制参数,有效应对负载频繁变化的情况,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因此,在不同负载扰动条件下,合理选择控制策略能够显著提高伺服电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彭诚 . 永磁伺服电机抗负载扰动优化控制研究 [D]. 湖南工业大学 ,2024.

[2] 王名鑫 . 开关磁阻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