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李麟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前言

新课改的落实,并不只是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更新,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也从“灌输式”转为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数学不仅是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更是承载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一、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微课这种灵活、便捷的方式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微课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基本框架学习,提前梳理学习的重难点知识,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就会更加高效。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提高课堂针对性。以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为例,可以通过微课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设计微课视频,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基本概念、数学性质、生活中的应用等。视频内容可以用图示、动画等方式清晰地展示比例关系的变化,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另外,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加入互动环节,如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或者是简单的习题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预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理解。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将课堂更多时间留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并解决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预习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二、设计课堂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与理解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传统“一刀切”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需求。而分层教学的开展,教师就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奠定良好基础,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更具有难度的数学知识,真正在课堂上落实了因材施教教学理念,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以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分层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折现统计图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并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需要以基础练习为主,如绘制基本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以复杂练习为主,让学生在完成折线统计图绘制的基础上分析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以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主,如结合实际生活数据进行分析与绘制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分层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进度上进行针对性学习,保证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整体学生学习水平。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锻炼学生计算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实践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为例,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超市购物”情境,并随机为学生分配金额,如 100、121、200 等,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现有金钱与商品价格进行购物。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商品与价格,让学生计算所购买的商品总价与找零。如,一件连衣裙142 元、一条裤子 62 元,如果学生有 300 元,那么两件商品总价格是多少?需要找回多少?通过购物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掌握多位数运算,还可以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得到了有效更新。小学数学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入更具有创新的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读写算,2025,(10):94-96.

[2] 翁丹宁 , 李皎华 . 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J]. 家长 ,2024,(3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