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生参与寿州窑研学社会实践多维影响与教育价值

作者

朱扬 张爱玲

安徽省淮南第八中学 232000 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 232000

一、认知拓展与知识结构的完善

寿州窑研究社会为学生打开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大门,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历史认知和审美素养。寿州窑作为唐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唐末开始烧制,唐末停止烧制,烧制约 300 年,其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总面积约 16 百万平方米,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历史底蕴深厚的实践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书本无法替代的学习体验。

二、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陶瓷制作是一项对手部精细动作要求极高的技能。在绘图过程中,学生需要控制揉泥的力度和轮盘的速度,才能把一组没有形状的泥变成规则的碗、盘、瓶等形状。根据淮南市第八中学参加寿州窑调研后的调查报告显示,有 85% 以上的学生表示“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明显提高”,有 94% 的同学认为“对传统技术复杂性的认识大大加深”。这种技能习得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传统技能的精妙,还让他们认识到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坚持不懈的性格。

1. 防腐能力 : 在施釉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釉料的浓度和流动性,判断釉层厚度是否均匀。在烧制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窑内火焰颜色来估算温度。寿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指出,经过短期培训,大部分学生能初步掌握通过釉色变化判断火力的技巧,这种观察力的提高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有积极影响。

2. 问题解决能力 :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坯料开裂、釉色不均等技术难题时,指导老师会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尝试自己解决。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淮南八中学到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寿州窑学习时,专门安排了“攻技问题”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分组研究解决寿州窑仿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茶水配合能力 : 陶瓷生产中的许多工艺需要多人的配合,如装窑、搬运等繁重的体力工作,釉料准备的准确测量等。淮南第八中学在组织学生参观上窑镇寿州窑制作基地时,特别设计了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套陶瓷茶具的制作,每名成员负责不同的部件或工序。这种合作经验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价值。

三、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塑造

寿州窑研究社会实践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塑造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千年古窑遗址面前时,亲自触碰那些承载历史记忆的陶瓷片段,聆听传承人对寿州窑兴衰的故事,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油然而生。这种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能够从情感层面引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珍视,从而形成稳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 文化多样性价值 : 通过对比寿州窑等名窑的特点,学生认识到不同窑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正如陆羽的《茶经》评价 :“碗、越州、定州、越州、梧州、寿州、洪州。“这种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理解“每个美就是它的美和美共存”的深刻哲理。

2. 乡村振兴的实践 : 淮南八中组织的寿州窑研究社会实践,引导青年进入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通过观察古老的寿州窑址,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将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学生看到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正在走出一条以文化振兴促进整体振兴的新路子。这种实践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3. 研究活动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在淮南凤鸣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宗卫看来,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把握传统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尤为重要的是寿州窑研究往往与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融合。当学生得知寿州窑在唐代远销海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寿州窑近代以来衰败与当代复兴的努力对比,能够激发学生振兴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响应教育文化传承的国家政策”。这种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的融合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影响深远。

四、教育衔接与未来发展的影响

寿州窑研究的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经验和收获,还延伸到了学术规划、职业认知、终身发展等长期维度。这种深度融合本土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课堂学习与社会现实的重要桥梁,帮助他们在知识运用、专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获得前瞻性思维。从短期来看,研究经验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教育路径选择和人生发展方向。

1. 职业教育对接

寿州窑研学活动,让学生与陶瓷产业完整的产业链紧密接触,包括原料收集、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烧制技术、营销推广等环节,这种全景式的专业认知是普通专业指导无法企及的。淮南八中明确将寿州窑研究定位为“培养”技艺 + 文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寿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和现代陶瓷企业,帮助他们建立对传统工艺行业的立体认识。这种职业启蒙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他们思考未来职业选择的关键阶段。

2. 产学研结合

学术研究能力 :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调查记录、过程分析、问题讨论等学术任务,实质上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训练。寿州窑研究涉及文献检索、实物观察、资料收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与大学阶段的研究方法课程具有较强的联系。有研究表明,参加过深入研究活动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表现出更强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寿州窑研究纳入研究学习课程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术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终身学习能力 : 研学旅行所培养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学习方法对学生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寿州窑调研活动中,学生通过“零距离接触手工瓷器非遗技艺和传统非遗民俗活动,体验学习可以在教室外的广阔天地中发生,这种认识有助于形成开放的学习理念。正如一些教育家所指出的,“读万书,行万里”的古训深刻地阐释了研学旅行的真谛。当学生今后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时,研究经验培养的自主探究能力将有助于其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春良等 . "" 多元协同 , 多维评价 "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70.3(2022):112-116.

[2] 肖海燕 , and 彭虹斌 . " 多维视角下的研学旅行研究." 教学与管理 18(2021):4.

[3] 张晓华 . 大学生研学旅行情境下的族际关系研究 . Diss. 广西民族大学 , 2024.

本文系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家校社美育教育创新路径的探究与研究”(编号:hnjk2024013)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