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明祖艳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新华小学 646537
小学阶段里,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对学生良好品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培育而言,占据重要地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段。其行为习惯、集体意识还有价值观,皆处于形成进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呈现丰富之态,生活中的众多方面皆被涵盖,为教师开展教学供应了优良素材。现阶段教育实践之中,却存在诸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究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策略,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健康成长的根基在于良好行为习惯。小学三年级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节点。这一阶段所形成的习惯,对其一生影响深远。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里,诸多内容和行为习惯相关,像“我的学习好习惯”“我的课余生活”之类。借助这些内容开展教学,能够助力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进而引导他们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
《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课程,关乎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育,乃至关重要之内容。学生健康成长的根基,在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正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段,此阶段所形成的习惯,会对其整个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生动案例与互动活动,以达引导学生之目的。举例而言,教师可讲述一则真实事例:班级中有位名为小明的同学,往昔总是丢三落四,常忘携带作业本,上课亦时常走神。然而,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后,他着手尝试制定学习规划,每晚均会整理好次日所需的学习用品,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逐渐地,小明的成绩显著提高,还养成主动预习与复习的良好习惯。借由这般教学,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逐步塑造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其未来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二、增强集体意识
学生社会性发展中,集体意识占据重要部分。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渐次融入集体生活。对集体意识的强化,于其社会适应助力颇大。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诸多内容关联集体生活,诸如“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等。借由这些内容施教,可让学生认知集体重要性,对其集体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予以培育。
《我们的学校》这一课程,乃是对于学生集体意识进行培育的关键内容。集体意识,作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步融入集体生活。教师可组织一场“校园寻宝”活动,让学生以分组形式寻觅校园之内的标志性建筑以及设施,并于活动期间彼此协助、分享发现。凭借此类活动,学生们不但对学校环境有所了解,而且学会于集体之中展开合作与交流,对他们的集体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予以了培育。这种教学方式,不光让学生认知到集体的重要意义,还助力他们于实践过程中掌握如何更为出色地融入集体生活,为他们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稳固根基
三、引导正确价值观
于学生道德发展进程,价值观占据核心地位。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步入价值观塑造关键时期,此阶段所形成观念,对其一生影响至深。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诸多内容关联价值观领域,诸如“诚实守信”以及“尊重他人”等。借由这些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引导他们于生活场景内做出恰当选择。
于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里,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部分。学生道德发展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价值观形成的紧要时期,此阶段所形成的观念,会对其一生造成深刻影响。举例而言,教师可讲这样一则真实事例:班里同学小丽,察觉到邻居家奶奶行动不便,生活存在困难。于是,小丽主动担起帮助奶奶买菜、打扫卫生之责,还常陪奶奶交谈。小丽之举,不仅给予奶奶温暖,亦感染周边同学,众人皆开始主动帮扶有需求之人。借由此事例,学生意识到帮助他人属一种美德,亦是传递爱心之途径。此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还引导其于生活中积极践行,做出正确抉择,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心
学生品德发展中,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占据着不可或缺之位。凭借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集体意识的强化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得以促成,为其未来发展奠定牢固根基。于教学实践里,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状况,教师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亦应给予关注,通过因材施教,助力每个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收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双 . 基于思考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实践路径探索——以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道德教育”学习主题为例 [J]. 教育界 ,2024,(31):125-127.
[2] 汪明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2023,(07):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