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STEM 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

作者

栾甜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十五幼儿园

幼儿时期是科学探究兴趣萌发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针对大班的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结合 STEM 教育理念创设符合幼儿心理需求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能够在“做中学”“探中学”中发展了科学思维。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为他们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探究任务,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进而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STEM 探究应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使学习具有意义感和驱动力。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可探究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尝试给出答案,促使幼儿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的奥秘,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探究动力。

例如,在“雨水去哪儿了”主题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雨后校园地面”的变化,并让幼儿思考:为什么水泥地面会变色?水去哪里了?之后,教师让幼儿观看实验视频,视频中教师准备了两个相同的容器,一个容器里面放一些水泥块模型,模拟校园的地面;另一个放一些泥土模拟土地,之后再倒入相同量的水,让幼儿观看水在不同材质表面的渗透情况和残留情况。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渗透和蒸发的原理。教师还带领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内容的拓展,思考生活中还会有哪些类似的情况?为幼儿展示木材和砖块儿的对比实验,让幼儿能够先猜测,然后借助视频的观看,了解水在不同材质中的渗透情况。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一些现象的解释,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说出一些科学原理,这样能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明确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引导幼儿善于查找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也能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动力。

二、借助趣味实验,丰富幼儿探究内容

预备性强的实验是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设计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幼儿在“玩”中体验科学的奥妙,同时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鼓励幼儿观察记录进行数据的比较。幼儿跟上教师的节奏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能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概念,并能在“体验—试错—调整——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沉与浮”探究中,教师在班级中准备一盆清水和多种生活材料,如木块、石头、塑料玩具、铁器、硬币、泡沫板等。教师先让班级中的幼儿猜测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会漂浮起来,然后运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的预测结果。班级中的幼儿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投掷,另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记录,在记录表上绘制上、下的箭头。一组的幼儿在投掷结束之后,与另一组幼儿交换投掷与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验。教师还让班级中的幼儿尝试选取不同的材料,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在“尝试与调整”的过程中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通过这类趣味实验,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了直接的经验,还培养了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真正实现了“做中学”“玩中思”的教学目标。

三、组织观察活动,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系统的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持续、有目的的观察,并借助简单的工具提升观察的精确性。幼儿通过长期系统的观察,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更培养了耐心细致和坚持的实践品质。

例如,在“种子发芽”项目中,教师为班级中的学生准备一些绿豆、土壤、透明种植盒和喷壶,引导班级中的幼儿亲自播种,并制定植物观察计划。教师将班级中的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一组幼儿看管几颗种子。然后记录种子的变化,在记录的过程中可以用图画符号或简单的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并借助直尺测量幼苗的高度,同时标注日期。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尝试摸一摸土地的湿度,观看一下种子发芽后的颜色变化,同时还可以闻一闻气味。班级中的幼儿能见证种子从种植到发芽,再到长叶的全过程,能感悟到科学的奥秘,还能够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培养了耐心和责任感,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了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 STEM 教育理念创设符合幼儿园大班需求的科学探究活动,能以生活为起点、以实验为载体、以观察为路径,构建探究活动,创造的完整学习链条,使幼儿能够大胆提问、勇于尝试、乐于分享,幼儿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提升。教师创设科学活动,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使科学探究成为幼儿主动构建知识、体验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进而推动了幼儿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芊烨 . 幼儿园 STEAM 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24.

[2] 滕雪风 .STEM 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 [D]. 长春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