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读写融合的指导路径探析

作者

李炎

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10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和写作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群文阅读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写作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外在体现,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1. 以读促写:深挖文本内核,搭建写作框架

初中语文课堂上运用群文阅读推动写作能力提升,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吃透文字背后的东西,并把这些理解转化为自己文章的骨架。这里说的吃透,不是简单知道文章讲了什么,而是要把一组围绕共同话题选出来的文章放一起,让学生看清作者们各自的路数。比如几篇都写《母爱》,有的可能就写妈妈天天做饭送伞这些小事,细水长流的样子;另一篇也许就讲妈妈在某个要紧关头的举动,显得特别有力量。老师带着学生这么比着看,学生脑子里对母爱的感受自然就厚实起来,不再是干巴巴一个词,等到自己动笔写类似题目,能用的东西就多了,鲜活得很。光有想法堆着还不行,文章得立得住,这就得看结构功夫。群文阅读里各种结构方式明晃晃摆着,正是学招的好机会。老师要点拨学生留意这些门道:看那个《总分总》结构的,开头怎么把调子定下来的,中间掰开了揉碎了讲了几层意思,结尾又是怎么绕回收住音的。学生琢磨透了这些招数,自己写的时候才有底气去搭架子,知道话该怎么说才不乱,一层层铺开有理有据,让人看得明白。这种从读到写的迁移,难点在于学生能主动把阅读里挖到的宝——无论是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是结构安排的巧思——实实在在地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读写融合的路径,核心就在于设计这些让学生能把“读”的功夫自然转化到“写”的行动中的环节。

2. 读写联动:聚焦语言特色,锤炼表达技巧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读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关注文本语言特质并借助读写联动提升表达技能构成了一项关键的操作路径。观察发现,组成群文的每篇材料通常蕴含着独特的言语风格与表达技巧,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具体操作时,一个值得注意的切入点是文本中修辞手段的识别与运用训练。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这类修辞,其核心价值在于显著增强语言的表现张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阅读时主动寻找文中出现的具体修辞实例,并尝试解析其在实际语境中产生的效果。例如,当学生接触一篇密集使用比喻的文章时,教师的引导可以侧重让学生感知比喻如何将原本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可感的形象,从而体会到该手法赋予文字的鲜活度与画面感。紧随其后的,是设计相应的仿写任务,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刚分析的修辞手法去描绘某个具体对象或传达特定情绪。这种从阅读感知到写作实践的紧密衔接,有助于学生更切实地把握修辞工具的使用情境,逐步提升言语构建能力。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文本句式结构的分析借鉴。不同文本呈现的句式差异明显,有些倾向于短促有力的短句,营造简洁明快的节奏;另一些则偏好结构复杂的长句,以承载更为磅礴的气势或绵密的逻辑。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注意这些差异,并理解不同句式在特定文本中承担的功能。例如,面对一篇以短句为主体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短句特有的急促节奏和直接冲击力,理解其特别适合刻画紧张局面或强烈情感的效用。随后,安排学生模仿这种句式特点进行写作练习,比如尝试用一连串短句去捕捉某个充满张力的瞬间场景。经历这类聚焦语言形式、结合读写的训练环节,学生对于句式选择的敏感性会得到增强,其书面表达也可能呈现出更丰富的层次变化,这无疑契合了读写融合指导路径希望达成的核心目标。

3. 以写促读:创设实践情境,深化阅读感悟

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场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活动的结合推动着认知深化。当教师围绕特定主题构建实践场域时,文字产出行为倒逼着学生重返文本。以" 环保" 主题群文为例,布置" 校园环保行动 " 倡议书撰写任务。学生必须重新梳理《寂静的春天》《大自然的哀歌》等文本中污染物迁移路径的论述,同时观察教室垃圾分类现状。这种双向检索迫使学生比较文本描述的工业污染与校园废纸处理差异,进而提出增设废墨盒回收箱的方案。此刻的阅读行为已从信息接收转化为问题解决工具。另一种典型操作是读后感写作。某校学生在接触" 友情 " 主题群文后,有学生将《羚羊木雕》中人物争执与自身经历对照。该生写道:当母亲要求归还生日礼物时,自己想起《麦琪的礼物》里剪发的妻子——但现实中没有奇迹发生。这种私人化比对暴露出文本理想化叙事与现实伦理冲突,促使学生重读群文寻找平衡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少年闰土》阶级隔阂时,有学生突然中断写作去查阅鲁迅生平。这种自发探究表明写作行为触发了文本之外的认知需求。环保案例中出现的具体措施如 " 雨水回收系统建设 ",直接源于《瓦尔登湖》对自然循环的描述转化。而友情主题写作暴露的困惑,又推动班级重新讨论《追风筝的人》背叛情节的现实映射。读写融合在此呈现为螺旋上升的认知重构过程。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融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以读促写,学生能够深挖文本内核,搭建写作框架,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读写联动可以让学生聚焦语言特色,锤炼表达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精彩;以写促读则能创设实践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写作中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 , 韦冬余 .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策略[J]. 汉字文化 , 2025,(10): 128-130.

[2] 陈怡.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 亚太教育,2025,(10): 66-69.

[3] 秦燕 .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三个文化”教育价值研究 [J]. 华夏教师 , 2025,(S1):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