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

作者

王娟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办事处中心小学 233500

引言

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重任,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学过程与评价环节分离,导致评价结果难以有效反馈至教学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与评价机制有机融合,形成循环互动体系。探究基于教育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教学策略与评价策略,旨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状况不容乐观,许多教师虽然认同这一理念,但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明显割裂状态,教师习惯按照传统模式先讲授知识点随后安排学生练习,最后进行简单评价三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循环系统。教师教学行为偏向知识灌输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未能充分发挥评价指导功能,课堂设计缺乏学情实时反馈机制,无法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活动难以针对性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教师评价方式呈现单一化趋势主要依赖纸笔测验,关注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利用率低未能转化为改进教学指导方向。

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参与度明显不足,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师生对话多集中于简单问答环节缺乏深层次思维碰撞,学生自主探究机会有限解决问题方式单一,创新思维未能有效激发。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不够规范任务分配不均,个别学生参与度低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互助共进学习共同体,学生自评互评能力欠缺主要依赖教师评价,缺乏自我反思习惯与同伴互评意识,评价标准理解模糊难以客观评价自身或同伴表现,影响评价有效性。

二、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需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与评价机制有机融合,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真实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课前深入分析课程内容与学情,明确重难点预设可能问题,课中组织形式多样学习活动注重学生参与,关注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节奏,课后系统梳理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强调思维引导而非知识灌输,提供充足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提问、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学习信息,及时反馈促进教学改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中,可通过超市购物情境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课前教师准备超市商品图片与价格标签,设计购物清单任务。课堂伊始教师展示超市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购物经历自然引入加减运算应用背景,接着组织购物小组活动每组分配不同购物任务,如用20 元购买几样文具计算花费金额与找零。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购买方案,计算总价与余额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过程中设置购物小能手挑战环节,学生需解决如何用有限金额买到最多物品等开放性问题,引发深层思考。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即时给予评价,肯定创新思路点拨解题策略,活动后进行购物心得交,各组展示解决方案,比较不同算法优缺点。教师组织模拟收银员评价环节,学生轮流担任收银员检查同伴计算培养审核能力与责任意识,课堂总结时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应用场景与计算要点,形成知识体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策略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策略需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局限,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课前诊断评价到课中形成性评价再到课后总结性评价,形成完整闭环。课前评价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为精准教学提供依据,课中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通过观察、提问等多种手段实时监测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评价综合考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发展水平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评价内容应全面涵盖知识理解、技能应用、思维发展与情感态度等维度,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评价主体多元化,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面,鼓励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评价形成多视角评价体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教学中,应当通过校园超市主题活动实现评价策略优化,课前设计小数计算情境测试了解学生小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常见错误类型,据此确定教学重难点。课堂中创设校园超市经营情境,学生分组担任不同角色如采购员、销售员、财务员等,通过商品采购、定价等活动应用小数乘法,教师设计三级评价任务:基础级正确计算单价与总价,提高级比较不同商品性价比,挑战级设计促销方案最大化利润。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维评价方式,教师通过巡视观察记录学生计算过程与思维方法,针对性点拨,学生通过计算复核表进行自我检查发现并纠正错误,小组内部通过互查单交叉验证计算结果,培养严谨态度。活动后举行经营成果展示会,各组汇报经营策略与盈利情况,全班共同评议关注数学思维应用而非单纯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计算要点与应用价值建立正确学习观。课后布置家庭消费调查实践任务,让学生搜集家庭消费数据,应用小数乘法分析家庭支出结构,形成调查报告。

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表明,将教学活动与评价机制有机融合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效,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创设贴近生活数学情境,组织有效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多元评价体系建设过程性评价强化,自评互评能力培养不仅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局限性,更促进了评价功能最大化发挥,实践证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吴亚平 . 小学数学 " 教—学—评 " 一体化实践路径探索——以" 长度单位 " 教学为例 [J]. 教师博览 ( 下旬刊 ), 2025(2):67-69.

[2] 许博 , 刘晓婷 . 小学数学 " 教—学—评 " 一体化实践困惑与路径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12):24-27.

[3] 魏龙 ." 教—学—评 " 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2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