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建筑材料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应用

作者

赵博生

天津弘创置业有限公司

引言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可回收、可再利用等特点的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是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绿色建筑材料的创新研究

1.1 基于工业废料的循环再利用材料

利用工业废弃物的再加工材料,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低碳变革至关重要。传统建材生产往往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并产生较高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工业废料作为建材生产的原料,不仅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还有助于降低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粉煤灰,作为一种燃煤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富含活性氧化硅和氧化铝,可用作水泥的添加剂,部分取代水泥或用于混凝土的制备。水泥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粉煤灰的加入能减少水泥的使用,进而减少碳排放。粉煤灰还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增强其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提升耐久性,特别适用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再生骨料混凝土则是通过处理建筑废弃物,如废弃混凝土、砖石等,破碎、筛分后作为骨料应用于混凝土生产。建筑行业对天然砂石的需求巨大,再生骨料能够部分替代天然砂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适当的加工技术,建筑废弃物可以转变为高品质的再生骨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再生骨料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的填埋或焚烧带来的碳排放,还降低了混凝土的综合能耗。

1.2 高性能低碳混凝土

混凝土作为建筑领域的主要建材,其生产过程中的水泥制造环节往往伴随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全球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 7% 至 8% 。为了减少碳排放,增强建筑物的耐久性,研究人员推出了多种高性能低碳混凝土。这些混凝土通过改进材料配比、引入新型掺合料、优化生产工艺等手段,旨在降低碳排放,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低水化热混凝土的设计着重于减少水化热的积累,以降低温度裂缝的风险,并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这种混凝土通过调整水泥配比,减少传统硅酸盐水泥的使用,增加矿物掺合料,来降低水化热峰值。使用特定配方的低硅酸三钙、高硅酸二钙含量水泥,可以减缓水化反应,减少热量的释放。通过控制水化反应速度,实现热量的均匀释放,减少内部温度梯度。采用导热性低的骨料,有助于减少热量在混凝土中的聚集和传递。低水化热混凝土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如桥梁墩台、大坝、隧道衬砌等,并在高层建筑基础中应用,可减少地下室底板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开裂问题。“负碳混凝土”,又称二氧化碳吸收型混凝土,是一种在硬化过程中能够主动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环保建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矿物碳化反应,使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或镁基材料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钙,实现碳的捕获。通过掺入具有高二氧化碳反应活性的矿物,如镁基胶凝材料、碳酸钙纳米颗粒等,增强混凝土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采用高浓度二氧化碳养护工艺,可以加速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提高碳固存效率。与传统混凝土相比,二氧化碳吸收型混凝土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显著减少碳足迹,碳化反应还使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提升了抗压和耐久性能。

1.3 智能绿色材料

环保智能材料是一类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自主调节或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的建材。这类材料能够根据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环境因素调整性能,从而提升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其广泛使用有助于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维护费用,对于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修复混凝土是一种能在出现微小裂缝时自行修复的材料,它通过特定的修复机制恢复混凝土的完整性,增强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在混凝土中添加能够生成碳酸钙的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当裂缝出现并遇到水分时,细菌被激活,其代谢产物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从而填补裂缝。此外,通过在混凝土中植入含有修复液的纳米胶囊,当裂缝扩大时,胶囊破裂,释放修复剂,填充裂缝并重新粘结材料。利用水泥颗粒的二次水化能力,如未完全反应的水泥颗粒,在裂缝处遇水后继续水化,形成新的凝胶或晶体填充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在桥梁、高速公路和大坝等基础设施中的应用,能有效减缓

裂缝的扩展,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2 绿色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

2.1 绿色建筑材料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住宅建筑中,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提升居住舒适度。被动式建筑强调通过建筑材料和设计优化,减少对主动式供暖和制冷设备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能效。真空绝热板传热系数极低,可大幅减少墙体厚度,提高建筑保温性能。气凝胶保温材料因超轻、超低导热系数,适用于建筑外墙、屋面和门窗保温层。相变储能材料可在白天吸收热量、夜间释放,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节能效果。采用多孔陶瓷或高透气性混凝土,可以使住宅建筑墙体在保持隔热性能的同时,实现室内外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霉菌问题。

2.2 绿色建筑材料在公共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在公共工程的建设中,运用绿色建材可以增强工程的耐用性、降低能源使用量,同时减轻环境污染。透水混凝土因其卓越的透水性能,能减少雨水的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并为地下水补充资源,适用于城市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等地,增强道路的生态作用。再生橡胶沥青是将废旧轮胎粉碎后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从而提升道路的耐用性和抗裂能力,并且具有优异的降噪性能,有助于降低交通噪音污染。超高性能混凝土以高强度和优异的耐久性著称,适用于大型桥梁和承受高承载力的隧道衬砌。采用纳米纤维增强技术,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腐蚀性,从而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低碳钢筋通过合金化技术降低了钢材的碳含量,同时保持了高强度和耐腐蚀性,适用于长期处于复杂环境中的桥梁、地铁隧道等结构,提升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绿色建筑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通过使用模块化预制构件,可以有效降低现场施工材料浪费、减少碳排放,并加快施工进度。预制绿色墙体,如蒸压加气混凝土和木质复合墙体,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显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模块化建材以轻质钢结构、木结构和绿色复合材料为基础,制造出的建筑模块可实现快速组装和多次使用,适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多种建筑类型,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并减少材料损耗。高效节能门窗应用真空玻璃,增强隔热效果,降低建筑能耗。结合智能遮阳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室内采光和温度。采用可拆卸连接技术,使墙体、楼板、屋顶等建筑构件易于回收再利用,提升建筑物的生命周期管理效率。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临时建筑和灾后应急住房,有助于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基于工业废料、高性能低碳、智能材料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材料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升建筑的环保性能和耐久性,并在住宅、公共基础设施及装配式建筑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安永飞,王庆刚 .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4):192-194.

[2] 王亚丹.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居舍,2024(20):56-58.

[3] 蒲智琦 .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J]. 佛山陶瓷,2024(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