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有效结合
顾中华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三小学校 226001
前言
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充分意识一味地传授体育知识,很难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讲解课程内容时,教师将教与玩落实到教学中,由此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游戏,在游戏当中学生边玩边活动四肢,使学生的四肢越来越协调、灵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分组中落实教与玩的教学策略,这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非常有利。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将教与玩结合需遵循的原则
首先,教师在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注重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这不仅构建趣味化的体育课堂,还激发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使学生非常积极投入到体育游戏中玩耍,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快速奔跑、努力跳跃,进而做出不同的动作,这必然会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同时在趣味性的游戏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运动的兴趣。其次,遵循创新性原则,在此前提下开展创新性的体育活动,以此引导学生进行“丢沙包”“丢手绢”“接力比赛”等创新性、多样性的体育游戏活动,这样能够创设趣味化的运动氛围,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将教与玩结合起来,有利于点燃学生对运动的热情,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状态进行不同的运动,这不仅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还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在体育游戏中落实教与玩
小学生比较活动好动,所以,体育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重视在体育游戏中落实教与玩的有效策略,从而在实际落实中教师先教学生学习运动技巧和热身动作,使学生的四肢充分活跃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在户外进行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学生扮演小鸡的角色躲避老师扮演的老鹰,躲避过程中学生动作灵敏、反应快速,同时学生还积极展现自己的运动技巧和所学的躲避技能,这不仅激发学生主动表现自己,还提高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此外,学生在充分趣味的游戏中运动,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进而促使学生将学会运动技巧运用到实际运动中,这对于加强学生的运动能力非常有帮助,因此,教师要重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小游戏,并在不同的游戏中落实教与玩,如:开展“接力游戏”“抢坐凳子”的游戏,以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进行教与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在合理分组中落实教与玩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落实教与玩,由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运动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们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分组,将学生分成两组,a 组学生身体素质好,且运动水平高,b 组学生身体素质较弱,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各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与玩,如:引导学生进行“跳绳”运动时,教师先讲解跳绳技巧和运动要领,然后在授课中针对各组学生布置玩跳绳任务,使各组学生在玩的同时都能完成相应的运动任务,这不仅增强学生对跳绳的信心,还提高各组学生的跳绳技能,这表明教师要想推动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运动项目,一定要重视在教与玩的基础上合理分组,在合理划分小组的前提下引导各组学生分别完成难度不同的运动任务,如:引导身体素质较强的一组学生进行高难度的传球运动,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一组,则提出完成简单的运动任务,进而做到针对性、合理性地进行教与玩,这必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学生作为教与玩的主体
如果在教学中不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调动学生积极运动,因此,教师在落实教与玩的教学策略时,应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运动动作,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如:在教与玩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立定跳远”的动作,使学生有机会展示所学的动作技巧,这样一来,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做错的动作,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告诉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熟练运用跳跃技巧,由此学生更加积极加强立定跳远训练,长期训练中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跳跃技巧和弹跳起步的动作,学生明确动作要领以后,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训练任务,这不仅增强学生对跳远的信心,又提高学生在运动当中的参与度,由此提高学生自主完成动作的能力,所以说在教与玩中将学生作为主体非常重要。
总结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应在教学中将教与玩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在传授运动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游戏,使体育课堂充满趣味,由此学生对进行体育运动非常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中加强运动,在运动中学生边玩边运用所学的运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曾波 . 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有效结合 [C]//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2024:1-2.
[2] 方杰. 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 与" 玩" 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 ,2024,10(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