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策略

作者

邬媛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实验小学

引言

在教育现代化推进中,让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是学者研究重点之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有特别育人功效,在塑造价值观、引导行为规范方面不可或缺。课程通过分析社会规范和伦理秩序,为学生搭建认识社会关系的基本架构。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是充实课程内涵的重要来源,全面挖掘其价值并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既是教学内容的更新突破,也是文化传承方式的改变尝试。

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的理论依据

(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蕴含道德哲学内涵,经岁月演变成为维系民族精神的根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天人合一与修身齐家治国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为社会管理提供伦理参照。将传统道德元素融入教育,能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时加深自我认知与价值评判,提升道德水准。分析经典事例和历史事件,可使抽象道德理论具体化,利于学生领悟吸收知识。这种融合是传承更新传统文化的好方法,也是推进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方向之一。

(二)传统文化中的法律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法律思想融入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秩序创建和人际交往准则。“礼法相济”“德主刑辅”体现道德与法律协同,追求社会和谐稳定。这种法律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将传统法律要素纳入教育体系,有助于学生认识法律文化内涵,增强法治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剖析古代案例和制度规划,能让学生全面掌握法律演变及当代意义,培养综合素养高的法治思维能力。

(三)文化传承与教育目标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是弘扬民族精神、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路径和关键策略。融合传统思想精华与现代教育观念,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此过程中,教育更注重塑造学生道德认识、价值评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跨学科融合利于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个人与社会联系,加深自我认识、提升团体归属感。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自主探索兴趣,助力全面成长。

二、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深挖课程内容,探寻传统文化融入切入点

德育和法治教育方面,深入挖掘课程内涵成为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的关键途径。教师要仔细梳理现有教材内容,挑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知识点或者议题。在讲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时候,可以联系儒家伦理中的责任担当观念,促使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利用传统节庆仪式、历史事件等素材来安排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把经典文献、名言警句这些核心元素自然地融合到教学流程当中,这样既充实了课堂的文化底蕴,又助力学生加深对抽象法律概念的认识。这种精确对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需求的方法有益于二者达成深度整合,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并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传统文化融入趣味性

为了改善传统文化渗进道德法治教育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 教师可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角色扮演、情境模仿之类的操作手段, 带动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操练活动 , 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识。借助诸如视音频表现、动画呈现、虚拟现实感受等多媒体手段 , 把比较抽象的文化理念具体呈现出来, 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开展专题讨论或者辩论活动,围绕传统文化的重要论题深入剖析 , 既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可以引导他们去探寻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深层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 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 , 制订契合其理解程度的教案内容, 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学习变得更具动手价值和吸引力。

(三)开发教学资源以丰富传统文化融入途径

把传统文化融合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关键是要全面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加深文化内涵的传播效果。教师要整合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之类的社会资源,规划出带有明显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置身于实际环境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起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包含在线课程、交互平台以及虚拟展览等形式,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给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还可以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者有关领域的专家加入课堂,通过专题讲座或者实际指导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这样一种多元化的资源整合形式既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可以引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完善评价体系以确保传统文化融入的实效性

创建系统化评价体系是促使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部分,这个体系应当包含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认同等多种指标,以此来全面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成果表现、课堂互动参与程度、传统文化主题理解深度等途径,从诸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采用多种评价主体,诸如教师、同伴以及自我反思,有益于更加客观地显示学习进程中的成长轨迹。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法结合起来,既看重阶段性的改善,又看重总体的学习效果,从而保证评价机制的科学性,给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际提供可靠的根据,有益于达成教育目的。

结束语

传统文化融入道德法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从业者、校方管理层以及社会各阶层一同推动。通过不断探寻并更新,我们相信可以做到传统文化同现代教育观念的有机融合,从而为塑造具备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形成稳固根基。

参考文献

[1] 郭晖 . 浅谈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策略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39(11):52-56.

[2] 叶霞 . 基于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研究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