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防范措施

作者

李明宇

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 300132

引言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慢慢做到信息化,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渐渐浮现出来,给学校的信息化创建带来不少麻烦,要想更好地应付这些麻烦,本文将会从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入手,仔细剖析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防范办法。

1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中职学校网络空间是个热腾腾的技能实训场,有海量课程的教育资料库,有学生社团的交流群,还有学籍管理,实训设备监控之类的重点数据,随着智慧校园慢慢建起来,每个实训车间都有无线网络信号,物联网设备不停收集着机床的各项参数,这些方便后面藏了些许漏洞,学生用自带的设备连上网的时候,可能带着病毒程序,像没消过毒的工具;教学平台的账号密码随便管,就像没有上锁的实训柜,不放心被别人打开看;有些老掉牙的实训设备操作软件,好几年没有更新了,就像超期没检查过的仪器,成了病毒趁虚而入的大门。更特殊的是,中职生对于网络技术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有时候甚至会去尝试破解学校网络限速的设置,如果这种好奇没有得到引导,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一种隐患。从总体上来说,中职学校网络安全处于“使用广但保护弱”的阶段,就像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工厂,没有防火墙也没有应急预案。

2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职校的网络安全制度建立经常赶不上技术应用的速度,尽管国家层面有网络安全法这类文件,学校里具体的实施细则却不清楚,就像一本只有开头而没有正文的实训教程,哪些数据算是要加密的秘密材料,学生自己组织的网络活动到哪里为止才不会踩雷,这些都没规定清楚,一出现类似账号被盗这样的事,因为缺少对责任划分的条款,就不了了之,采购网络相关的东西时因为没有纳入到安全资质的要求中,买来的产品可能会存在漏洞,这种情况下的制度空白像是没有界定好安全实训区域的地图,学生老师在网络行为中没有明晰的指导,学校处理起安全事件来也很可能陷入到“无法可依”的困局当中。

2.2 技术保障能力不足

中职学校的网络安全技术防线常常出现“重建设轻维护”的情况,防火墙,杀毒软件之类的设备虽然装上了,可就像装了个消防栓,没人去检查水压,专业的网络安全人才短缺,大多数学校的安全管理员都是由计算机老师兼任的,他们既要忙于日常的网络故障,又要应对新型的网络攻击,很难两头兼顾,遇到勒索病毒的时候,如果备份系统失灵,就可能无法恢复数据,碰到 APT 攻击的隐秘渗透,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有些老旧的校园网架构根本承受不了新的安全设备,就好像要在老式机床上装精密传感器,兼容性问题使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2.3 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网络安全教育在中职校园里常是边缘化的状态,在课程表上很难找到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相关知识大多零散出现在计算机基础课当中,像实训课里随口提及的安全注意事项,难成系统认知。培训内容也是单向讲授为主,没有模拟钓鱼演练、漏洞挖掘之类实操练习,学生听了就像看过安全操作视频一样,转眼就忘,重要的是这些教育内容还和中职学生的专业不对边,汽修专业学生不知道车载网络安全怎么回事,数控专业学生对于工业控制网存在的风险一无所知,这种脱节让安全意识很难生根发芽。

3 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研究

3.1 组织与管理措施

塑造“校长负责,专班落实,全员参与”的网络安全架构,就像给校园安全装个“总控室”,成立由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干部,学生代表组成的网络安全小组,定期检查实训系统,教学平台的安全隐患,就像设备巡检一样形成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教务处负责教学资源的版权和加密,学生处负责社团网络活动,总务处负责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制定应急预案,定期举行网络故障处置演练,让师生在模拟攻击中熟悉应对流程,当服务器被入侵时,谁负责断网隔离,谁负责数据恢复,谁负责向上报备,每个环节都像实训步骤一样清楚。

3.2 技术措施

网络入口设智能防火墙,像校门口安检仪筛掉可疑数据,核心服务器装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异常访问,像给重要实训室装上门禁报警器,定期更新终端杀毒软件病毒库,对老旧实训设备系统加固,必要时换符合安全标准的新设备,建立数据备份机制,用“本地 + 云端”双备份,学生学籍,实训数据等关键信息遭勒索攻击时能快速恢复,中职学生爱钻研,开放安全实验平台,让他们在可控环境学渗透测试,把好奇心变成防护力,实训场设“安全攻防区”。

3.3 法规与标准遵守

将国家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的要求变成学校具体制度,就像把行业标准变成实训操作规范,买网络设备的时候,选通过等保 2.0认证的,处理学生个人信息时,坚持“最小必要”,不收与教学无关的数据,和师生签网络安全责任书,禁止传播病毒,非法入侵系统等,让法律红线变成校园网络的“带电围栏”,定期请法律专家做讲座,用中职案例讲网络犯罪的法律后果,让学生知道“破解校园网密码”可能犯刑法,就像知道实训操作违规会出事。

3.4 中职院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塑造“技术防护 + 制度约束 + 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仿佛给校园网络搭建起“立体防护网”,技术层面,从终端到云端形成全链条防护;制度层面,涵盖建设,运维,应急的全流程规范;文化层面,通过校园网专栏,技能节安全竞赛等形式,让“网络安全无小事”的观念渗入日常,尤其要联系中职专业特性,在汽修,数控等课程里融入行业网络安全知识,讲解汽车CAN 总线的防护技术,剖析工业机器人通信的安全风险,让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一同成长,定时评判体系运作成效,按照新出现的攻击手段,动态调整防护策略,就像给防护网及时补上漏洞。

结语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的挑战和机遇并存,通过深入了解当前状况,找出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防范策略,我们能够渐渐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网络安全壁垒。往后,中职学校务必持续提升大家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水平,改善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防卫技巧,健全有关规则制度,使网络成为助力教育教学更新,改进管理水平的一大助力,全社会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起来营造一个安全,良好且有序的网络氛围,从而更好地培育出大量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覃德安. 大数据时代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对策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 ,2024,(11):196-198.

[2] 朱星梅 .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探究 [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4,(11):146-148.

[3] 樊德慧 .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探究 [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4,(0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