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困境和创新
李英
江苏省常州市卜弋中学 213141
前言
英语是初中学生主修科目,学生需掌握扎实的词汇和语法等知识,才能学好英语。而以往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成绩处于停滞不前状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强调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容与英语单元主题教学相关联,但实际融合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为克服种种困难,教师要结合实际困境提出有效的建议,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熏陶,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困境
(一)教材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
现阶段,部分教师仍旧会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在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延续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对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教学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语言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人员,在前期备课时,倘若只是简单的梳理教材内容,并机械式灌输给学生,忽视对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文化价值、合作意识、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的提炼,会导致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在融合时存在困难 [1]。即便有少数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但因未能从英语单元整体角度梳理思政线索,导致挖掘动作流于表面,无法形成系统的思政育人体系,会因此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不利于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二)思政与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生硬
在初中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还面临着其他困境,体现在思政与英语教学内容衔接较为生硬,融合时教师并未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导致两个学科融合不紧密。并且,教师在讲解英语知识时往往选择直接切入的思政内容,并没有做好前期铺垫,导致教学内容的突兀转换,致使学生出现理解断层情况,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程思政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的提升。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可能是由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未能准确把握英语语言知识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而采取直接切入的融合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融合效果,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三)缺乏适配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强调教师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但在具体融合中面临诸多困境,而缺乏适配的教学方法是主要问题之一。教师仍旧延续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对思政课程思政学习热情度不高,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单元学习中,鉴于这种情况,难以向学生较好地传递思政理念。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教师缺乏对学生认知特点的掌握,在思政教学设计时仍旧延续传统一刀切的模式,导致学生处于机械学习状态。另外,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未能运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思政在融入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存在困难。
(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缺失
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延伸,因此在初中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还强调教师优化教学评价。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往往处于缺失状态,所采取的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仍旧延续以主观判断为主,主要以学生综合成绩评定学生好坏,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持、合作意识、文化自信等思政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学评价也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估,侧重点往往放在了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上,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难以充分反映课程思政在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的作用。
二、初中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创新
(一)深化教材思政元素挖掘
在英语单元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为了取得理想的融合效果,教师需深化对教材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既能掌握英语知识,又能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助力学生在后期英语学习中也能取得新的成绩,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发展有用的栋梁之材[2]。
例如,在教学《School life》时,教师可围绕学校生活中的团结友爱、积极进取、互帮互助等思政元素展开单元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要始终围绕本单元中的这些元素指导学生展开小组探究,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即便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做到不气馁,通过寻找解决办法来克服困难,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一样,即便是遇到困难,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气馁的优良品质,也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并且,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自己作为班级中的一份子,要为集体发展贡献力量。在与他人协作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不同观点,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进,进而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夯实基础,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校园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如助人为乐、帮助他人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等,让学生在用英语对话交流中,及时巩固词汇、语法、句型,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最后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使学生将知识与品德修养相互融合。
(二)优化思政与教学内容衔接
英语是初中学生所学科目中的一个基础课程,一些学生可能会因学习方法不得当,无法提高学习成效。因此,教师应注重创新,针对思政与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生硬问题,应予以重视,需持续优化思政与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进一步消除二者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单元主题学习时,既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也能潜移默化的将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学《Wild animals》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与野生动物相关的英语词汇。如 endangered species(濒危物种)、protect wild animals(保护野生动物)等,还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建议,其他学生则思考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在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后,教师可自然而然的引入思政内容,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野生动物由于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威胁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接着用英语在课堂上讨论并思考,如何去保护野生动物,才能避免它们濒临灭亡,让学生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对于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强学习自信心,能在接下来的单元主题中始终保持学习热情,进而在此举措下,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或是前往学校图书馆查阅与野生动物相关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分享,进而通过多种方式,让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更加紧密。
(三)构建适配思政教学方法
针对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困难问题,教师可通过构建适配教学方法来解决,选择能契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法、项目是学习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于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状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单元学习中,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效。对于教师来讲也能减轻授课负担,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探寻更有效地融合策略。
例如,在教学《Seasons》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季节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的海滩、秋天丰收的果实、冬天白雪皑皑的雪地等场景,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相比传统文本式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特点。接着教师可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围绕不同的季节展开探究学习。如,一组负责讨论在春天场景下人们的活动、心情以及能联想到的思政元素,如春天万物复苏,也象征着生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另一组则围绕冬季展开探讨,冬季气温较低,十分寒冷,而梅花在这一季节仍旧绽放,引导学生思考这背后的价值,如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即便遇到寒冷的天气仍然绽放,因此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应勇于面对、不退缩。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季节撰写一个简短的小作文并融入思政内容。如,在介绍秋天时,可融入农民伯伯在秋收场景辛勤劳作的画面,进而引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让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会获得丰硕的成果,进而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逐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且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熏陶,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建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就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缺失问题,英语教师要重视起来并提出优化建议,以便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效融入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具体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更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情感态度、合作能力、文化自信等思政素养的提升情况,同时还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此保障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例如,在结束《The natural world》单元主题教学时,教师可引入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本单元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到探索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等知识,以及反思自身在思政素养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3]。同伴评价旨在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包含对自然世界相关思政内涵的交流和协作表现、学生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等,教师则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评价,及时指出学生在单元主题学习上的不足,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建议。最重要的是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以及项目的完成成果对学生展开对维度评价,以更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教学评价方式提出个人建议,在此基础上适当动态调整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另外,教师应持续关注每个学生在本单元学习时思政素养的动态变化,以确保所建立的思政教育效果评价体系,能真正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结语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需创新教学方法,并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时代新青年。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新鲜血液,作为教师应深入剖析当前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持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得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教师来讲也能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玉强 , 马兰兰 .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J]. 新智慧 , 2025, (17): 67-69.
[2] 韦启卫 , 郭寅 .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45 (02): 94-100.
[3] 桂雪青 , 曹节荣 , 张玲 . 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J]. 英语教师 , 2025, 25 (03): 37-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