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论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单莉莉

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中学 212000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听写过程的有机结合,重视语文教材知识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而缺乏对实践活动的重视,教师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需增强对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探究语文教育发展新路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原则

(一)以培养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

语文实践活动设计要包含更多内容,从思维发展,提升等不同角度出发,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实现了多维度目标的有效统一,优化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二)构建真实语言环境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内容,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社会文化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织班级读书分享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构建真实交互场景,优化语言实践内容。

(三)实施分层教学设计

初中生语文能力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通过实践活动分层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语文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同时,为学生后续成长和进步奠定基础。

二、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课堂实践,深化文本学习

1、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教学活动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通过时空对话等创新方式,深入分析诗词内容,教师给学生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带到诗词学习过程中,引发学生共鸣,相比于传统课文讲解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跨学科合作探究实践

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课题研究”主题,组织学生构建研究小组,自主选择不同内容,通过设计科学研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形成规范的科学论文。例如,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校园环境的多样性”,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向实践能力的不断转化。

(二)应用实践,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1、主题活动类实践体系构建和实施

学校要系统规划和定期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形成常态化的实践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诗文通读比赛,丰富多元活动形式。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经典诵读会”,通过对毛主席的诗词进行

艺术加工,配合朗读和表演等形式,实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2、社团组织实践平台搭建和运作

学校构建多元化语文实践社团组织体系,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的语言应用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文学创作,社团活动等方式,让语文教学和校园生活妥善结合,建立完整的电子刊物编辑出版社,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深入挖掘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外部实践,连接社会生活

1、生活观察类实践,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通过设计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内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让学生布置“社区宣传栏”时,可以详细记录出现的错误类型,查阅语法规范,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中学,让语文教育可以实现落地生根。

2、文化体验类视频,优化国家情感

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相关内容,给学生讲解富有文化内涵的导游词。教师组织学生记录和研究民间故事内容,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让语文教育文化内容有效结合。通过走访等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让语文学习走出教室,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培养学生国家情感同时,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四)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教师通过收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记录学生学习成果。教师通过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设计评价网络,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呈现的不足,进而落实针对性优化解决措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意识,发现自身不足和其他人的优点,感悟和理解正确的语文知识学习方式,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优化夯实基础,改变传统考试单一评价方式的弊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自信心。

结束语

实践活动将语文学习从固定的环境中释放出来,拓宽了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范围,让文化素养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得到内化。语文教师需从宏观角度出发,将实践活动和学生学习妥善结合,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凯 . 试论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 2017.

[2] 王洪义 .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性和实践性的应用策略 [J]. 语文课内外 , 2022(29):013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