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菠菜种植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刘余
重庆市长寿区晶山小学校 重庆市长寿区 401220
一、课程的诞生背景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以劳动项目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与品质。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探究,与劳动课程要求契合。我校积极响应号召,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本研究以小学菠菜种植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实践,让学生经历菠菜播种到收获全过程,探索生长奥秘,培养劳动观念、环保意识与科学探究精神。项目式学习让劳动课程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与创造力。
二、菠菜劳动课程的设计建构
(一)课程理念
本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探究与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技能发展。通过菠菜种植这一具体项目,学生将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不仅掌握种植技能,还能培养热爱劳动、尊重自然的情感。同时,课程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将科学、美术、语文等学科元素融入种植活动中,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目标
学生参与菠菜种植项目,亲历播种到收获全程,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菠菜生长,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融合多学科元素,促进跨学科知识运用与综合素养提升;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合作、分享,增强沟通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项目式学习的特点进行设计:
1. 项目启动与知识搜集:通过主题班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学生了解了菠菜的生长周期、种植条件等相关知识,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 种植实践与观察记录:学生将进行翻土、播种、除草、施肥等实际操作,并记录菠菜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等阶段的变化,培养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学科融合与创意展示:学生将结合科学、美术、语文等学科元素,进行菠菜实验、绘创意画、写观察日记等活动,培养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 项目总结与成果展示:学生将分组展示种植成果和创意作品,分享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培养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课程的实施探索
(一)第一阶段:项目启动与知识搜集
在课程开始前,笔者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搜集菠菜的相关知识,包括农业种植、美食文化、历史背景等。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方式,多维度搜集菠菜知识,涵盖农业种植、美食文化、历史背景等领域。他们既掌握了菠菜生长周期、种植养护技巧,也深入了解其营养价值与文化意义。课堂上,学生相互分享交流,不仅激发了对菠菜种植的兴趣,还初步培养了信息搜集、筛选与整理能力,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热爱。
(二)第二阶段:种植实践与观察记录
菠菜的种植过程是一段充满乐趣与期待的旅程。学生亲身体验翻土、播种、施肥等种植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培养耐心、责任感与团队协作能力。随着菠菜生长,学生通过拍照、撰写观察日记、绘画等形式,记录植物生长变化与田间管理过程。这些记录既是珍贵的学习资料,也成为成长路上的美好回忆,让学生切实感受生命奇迹与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三)第三阶段:学科融合与创意展示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学科融合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其他学科紧密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
科学实验:通过观察菠菜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学生们进行了有趣的科学实验。他们观察到了菠菜在不同光照、水分和肥料条件下的生长差异,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奥秘和原理。这些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生长记录:学生们通过拍照、观察日记、绘画等形式记录了菠菜的生长变化。这些记录不仅展现了菠菜的生长过程,还反映了学生们在劳动中的成长和收获。通过交流分享,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美食制作:学生们将种植的菠菜摘回家,洗净后精心烹制成一道道美食。他们不仅享受了亲手制作美食的乐趣,还深刻体会到了劳动成果的价值和珍惜食物的重要性。通过美食制作,学生们培养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创意画:学生们以菠菜为灵感来源,挥洒创意,创作了生动丰富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菠菜的自然之美,还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韵味与生命的活力。通过创意画创作,学生们提高了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第四阶段:项目总结与成果展示
在项目结束时,学生分组展示种植成果和创意作品,分享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学生将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和成果,培养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将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课程的实施效果
通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菠菜种植活动,学生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成效。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菠菜种植活动成效显著。学生掌握种植技能与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问题解决、跨学科整合及团队协作能力,展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在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劳动价值,形成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劳动品质。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设计并实施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菠菜种植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劳动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还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未来,笔者将继续探索和优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劳动课程设计与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推动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雪莲 .小学劳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实施初探 [J]. 福建教育 ,2023.
[2] 卢小花. 项目式学习的特征与实施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
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5 年度课题《依托校园劳动基地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