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分析及对策探讨
刘敏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高职护生在校学习时间较为短暂,一般按照在校学习 2 年、在岗实习 1 年的形式开展学习,这也需要护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地掌握护理技能、护理知识等,这也导致忽视了对人文素养教育,造成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水平较低。高职院校应提升对护生的人文教育,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促进护生获得全面性发展,在护生掌握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同时,促进护生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提升护生人文素养,还能够增强护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成为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
一、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课程和医学结合不足
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人文课程和医学结合不足的情况。高校现有人文课程以独立的形式开设,未能将人文课程深入到实际护理具体场景、医学知识技能学习当中 [1]。高职院校在开展护士人文教育的过程中,缺少针对性的教材,未能将人文素养教育真正融入护士专业当中,加上,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少对护生的人文培养意识,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侧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这也是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开展人文课程的过程中,存在课程目标较为模糊的情况,未能明确高职护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和能力的高低。
(二)护生对人文素养教育重视度不足
高职护生对人文素养教育重视度不足,主要原因是护生具备实用主义倾向,护理更加重视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会选择利用有限的时间考取护士证,忽视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高职护生存在认知偏差,认为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护士人员主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忽视了其他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如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等,实际上上述因素都会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影响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过程中安全性。现阶段,高职护生考核以学业评价和实习考核为主,侧重于患者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忽视了对护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人文素养能力的评价[2]。
(三)人文素养教育形式单一
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以课堂讲授为主,护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仅难以内化人文精神,也会对护生操作技能水平提升造成影响。人文素养教育开展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注重提升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在时间当中强化人文素养教育,如模拟真实护患沟通情景,让护生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方法,为未来临床护理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文素养教育一般以显性教育为主,缺少隐性教育,如未能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传递人文价值观念。
二、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对策
(一)加强人文学科知识学习
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加强护生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高职护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应具备综合教育思想,提升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度,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开展,并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教育互相融合渗透,为高职护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应根据高职护生需要,设置对应的人文课程,增加资源配置和经费投入,引进更多师资力量和进行更多培训,为人文素养教育提供支持[3]。高校可开设多种人文课程,如历史、艺术、哲学等课程,护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门人文课程,每学期必须选修 1-2 门人文素养课程,保证高校护生能够在每学期都接受人文素养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在课程中渗透人文知识,让高职护生能够认识到人文知识在专业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让护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度获得提升,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协同发展。在人文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创新人文素养教育方法,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可解决人文素养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开展护理伦理与法规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护生教学内容和特点,将课程知识点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围绕临床实际案例运用课程知识点,从而培养高职护生护理伦理和法律观念。
(二)参与学校各项实践活动
高校护生人文素养教育开展过程中,应鼓励护生参与到学校各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教育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人文精神,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效果,让护生将所学人文知识运用到实际护理当中 [4]。如在开展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组织护生进入医院、社区、养老院等,为患者、老人等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开展各种爱心公益活动,让护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护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增强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各项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逐步培养护生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理念,帮助护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从而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教学过程中应与社团组织进行联系,积极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人文节、健康节、社会节等,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趣味性的活动联系起来,陶冶患者情操的同时,强化人文教育的有效性 [5]。
(三)重视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的护生护理专业教育时间为 3 年,2 年时间在校学习,1 年临床实习,这也导致护生多以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学习为主,护理专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应保持人文教育的连续性,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高校应重视护生人文素养培养,加强与护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护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 [6]。与实习医院进行沟通交流,开发和调动人文教育资源,提升实习医院对护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度,保证护生人文素养教育落到实处。高校可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护生实习计划当中,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应承担起培养护生的临床护理技能的职责,承担起人文教育的义务,在临床实践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临床护理操作中各项内容都包含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带教老师应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让高职护生能够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教育对于提升护生专业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对护生人文素养教育,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水平,为护生后续投入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文素养教育能够让护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同时,还能够让护生具备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掌握与护生沟通的方法,从而提升护生护理质量和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 , 闫悦 , 张红艳 .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20,(12):30-33.
[2] 曾丽智, 谢丽苗, 洪慧娟, 等. 学生标准化病人对高职护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37(20):51-53.
[3] 潘华, 冷长瑜, 李葆存, 等. 应用标准化病人培养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效果分析 [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25(17):131-133.
[4] 崔雨 . 基于核心素养的健康服务类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J]. 职教通讯 ,2017,(08):35-37.
[5] 吕丽梅 . 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提高途径的探讨与实践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03):52-53.
[6] 刘玉霞 .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J].现代医药卫生 ,2014,30(14):2214-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