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中段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
戴丽君
福建省石狮市华侨实验小学
教学评一致性提倡教师以教学、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即通过高品质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根据学习效果完成教学评价,结合评价反馈优化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发展性的循环结构,实现以教促学、以评促教。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是当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尝试多种方法,促进教学评一致性与其他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出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开展高质量数学教学工作的前提,更是贯穿教学始终的重要因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目标会更加侧重于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目标。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明确目标指导的过程,这个目标不仅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其终点 [1]。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才会有清晰的教学方向,进而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境背景,结合教学目标,制定情境问题,使教学目标成为学生探索情境的线索,并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以此构建一体化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小熊购物”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并设计多个商品价格,如饼干每包 4 元、面包每个 3 元、蛋糕每个 8 元等。接着,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即掌握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计算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应当根据目标设计情境问题,如问题一:两包饼干和四个面包需要多少元?问题二:买两个蛋糕和三个面包相差多少元?问题三:小熊有50 元,买完四个面包和两个蛋糕后,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包饼干?随着问题难度和综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也得到充分地锻炼。
二、注重课堂引导,优化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善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用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需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并把握好任务的难易程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开展数学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识物体的三视图,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思维,锻炼实操能力。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多组,给每组多个小方块,每个学生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视角进行观察。接着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如任务一:搭建三个方格以上的组合体,并画出三视图。任务二:小组之间交换三视图,搭建出对应的组合体。任务三:再次轮换小组三视图,去掉一个视图,归纳所有适配的组合体。教师也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推动课堂教学进度。
三、制定评价体系,重视教学反思
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融入数学课堂的重要因素,完善的教学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教师根据评价反馈才能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发展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直接用教材的题型与单元说明中“核心素养各维度及其在本单元具体体现”互为印证[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评价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并将其覆盖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全方位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上述的教学为例。在《混合运算》的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对问题一和问题二的解答过程与结果,从中分析学生的计算能力,评价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三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要求,此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评价学生的三维空间思维,同时也要通过小组合作效果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任务三属于开放性任务,教师可以以此评价学生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深入探索一体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解决问题,挖掘数学的现实价值。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三者相互结合,实现相互促进,结合一致性理念优化当下的数学教学框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燕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14):65-67.
[2]吕振华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J]. 辽宁教育 ,2025,(09):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