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协同研究
陈梦琴
重庆巨基科技有限公司
一、引言
医疗建筑具有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环境要求高且能耗大等特点。其中,暖通空调系统是医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占医疗建筑总能耗的 40% -60% 。同时,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也影响着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往往存在一定矛盾,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优化,成为医疗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医疗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的关联性
(一)节能对室内环境品质的影响
合理的节能措施并不会降低室内环境品质,反而可能通过优化系统运行提升环境质量。例如,采用变频技术调节空调机组的运行频率,可根据室内负荷变化精准控制送风量和冷热量,避免能源浪费的同时,维持室内温湿度的稳定。但如果过度追求节能而减少必要的通风量或降低空调设备性能,则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物积聚、温湿度波动过大等问题,影响室内环境品质。
(二)室内环境品质对节能的影响
良好的室内环境品质需要合理的空调系统运行参数支撑,若室内环境品质要求过高,如过度严格的温湿度控制范围、过高的新风量等,会增加空调系统的能耗。反之,适宜的室内环境品质标准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为节能创造条件。
三、医疗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的矛盾点
(一)新风量控制
医疗建筑为防止交叉感染,通常需要较大的新风量。但新风处理能耗较高,增加新风量会直接导致空调系统能耗上升,如何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新风量,是两者协同的一大难点。
(二)温湿度控制精度
不同科室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同,如手术室、ICU 等区域要求较高的控制精度。为满足高精度控制,空调系统需频繁调节,可能增加能耗;而若降低控制精度,又可能影响医疗流程和患者舒适度。
(三)设备运行效率
部分节能措施可能影响空调设备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室内环境品质。例如,为减少能耗而降低风机转速,可能导致送风量不足,影响室内空气循环和污染物排除。
四、医疗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协同的关键技术
(一)空调系统优化设计
1. 分区空调设计:根据医疗建筑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和环境要求,进行分区空调设计。如将手术室、ICU 等对环境要求高的区域作为独立分区,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精确控制其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风量;而普通病房、走廊等区域可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在满足基本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节能。
2. 气流组织优化:合理设计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形式和数量,确保室内空气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死角和局部温差过大的情况。例如,手术室采用顶送下回的气流组织形式,可有效控制手术区域的洁净度和温湿度。
(二)先进节能设备应用
1. 变频技术:在空调水泵、风机等设备上采用变频技术,根据室内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设备转速,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变频技术还能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热泵技术: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空调系统排放的余热,用于加热新风或生活热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医疗建筑中,可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技术,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高效过滤设备:采用高效过滤设备,如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在保证室内空气洁净度的同时,减少因过滤阻力过大而增加的能耗。高效过滤设备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颗粒物,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智能控制系统
1. 实时监测与调控: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空气品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参数,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智能控制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的环境标准和实际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如送风量、冷热量等,确保室内环境品质稳定的同时实现节能。
2. 联动控制:将空调系统与照明、电梯等其他建筑设备进行联动控制,实现整体节能。例如,当室内人员数量减少时,智能控制系统可自动降低空调负荷和照明亮度,减少能源消耗。
五、医疗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协同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室内环境品质标准
结合医疗建筑的功能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室内环境品质标准,避免过度追求高标准而增加能耗。在满足医疗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放宽部分区域的温湿度控制范围,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
(二)加强运行管理
1.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空调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洗过滤器、检查风机和水泵的运行状态、更换老化部件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 优化运行策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室内负荷变化,制定优化的运行策略。例如,在过渡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在夜间,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实现节能。
(三)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
积极推广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医疗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例如,在医疗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为空调系统提供电力;利用地源热泵技术为建筑供暖和制冷,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
六、结论
医疗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的协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统筹考虑。通过优化空调系统设计、应用先进节能设备、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制定合理的环境标准和加强运行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实现两者的协同优化,在保证良好室内环境品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医疗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环境品质协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陆耀庆 .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江亿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导论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3]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 .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4] 赵荣义 , 范存养 , 薛殿华 , 等 . 空气调节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5] 刘金祥 . 医疗建筑空调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 黄翔 . 空调工程 [M].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7] 陆亚俊, 马最良, 邹平华. 暖通空调[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8] 付祥钊 . 流体输配管网[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9] 何耀东, 何青. 高层建筑空调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0] 狄洪发 . 建筑环境学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