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郭萍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中心小学校 030025

引言: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及落实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采用适当教学措施将地方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相互融合,促使学生在交流体验中感受到美术学科知识的独特魅力,同时对地方文化树立一定的认同感后,对其更加热爱,调动并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为落实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奠定夯实基础。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效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开展美术课堂改革

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一定程度上促使教育事业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新课标理念及“双减”政策的普及与推广,促使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教学方法都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授课教师不应单一注重美术教材文本内容基础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措施将文化知识讲述给班级学生,实现地方文化的合理传承。

整个现代教育改革工作推进期间,相关政策文件全面强调并重视课程资源及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当教师在组织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身心特点及实际生活,并与地方文化资源相互融合后,优化并提升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由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和地方文化资源是息息相关的,授课教师促使二者深度融合,对于促进美术教育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是极其有利的。与此同时,对于地方文化资源,它们蕴含着大量精神财富、丰厚的物质,这不仅能够便于学生在学习探究时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进行深度了解,而且也有利于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资源更加多样化。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资源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在全国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风土人情及生活习俗也是存在诸多差异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构建了多元的中华文化。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已经有很多非常稀奇珍贵的文化资源被人们淡忘在视线及脑海中。针对此种现象,做好文化传承与合理保护是极其关键的。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以美术教学活动入手,针对性组织开展适量的美术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交流学习合作中对地方文化魅力及特色内涵深度了解,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后,更加认同地方文化,促使地方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继承与发扬。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合现状

(一)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仍旧存在部分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相对不高,在没有具备对地方文化资源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小学美术课堂与地方文化资源融合期间、实施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存在诸多不当之处,不能针对性地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内容、实际价值予以全面了解,具体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此期间,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筛选适量优质的地方文化资源,学生对晦涩难懂的课程知识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最后,还有部分美术教师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一定的表现力,自身的教学行为及表现和情绪无法有效带动并感染学生,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较大的学习积极性、并将美术课程知识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效结合,一旦授课教师采用单一、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就会致使整个美术课堂学习气氛较为沉闷,不利于激发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1]。

(二)小学美术课时相对较少

进一步调查了解可以得知,现阶段,仍旧有部分授课教师固守传统落后思想,过度注重学生语文、数学及英语主要科目的学习,而没有对类似美术学科等艺术课程予以高度重视。故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相关教师设置的美术课程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由于美术教学活动课时本来就相对较少,所以就会有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直接将与地方文化资源和美术知识结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在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下,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夯实和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及阻碍。另外,还有部分首恶教师没有针对性实施相关美术兴趣探讨小组,或者是没有按时组织多元的美术活动,相关教学措施都是无法优化并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水平的。

三、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策

(一)对美术课程改革理念进行深度剖析

在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采用适当方式适应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确保课堂学习活动达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和优势。在此期间,授课教师应紧密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及相关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开发与利用,在及时对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丰富后,优化并提升教育效果。

(二)挖掘本土文化,丰富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开展期间,授课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及时与美术课程知识及教学主题相结合,并在密切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将其作为丰富美术课堂的重要教学素材。通常情况下,地区文化的全面发展与本土文化特色内容有着紧密联系,本土文化特色是前者的重要基础,其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开展有着深远影响。

为了教师采用适当方式促使地方文化资源的实用价值能够全面体现出来,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授课教师就可及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随后督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析出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造型特征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通过此个学习环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锻炼,在授课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下,学生也能够意识到保护各种建筑结构的重要性。其次,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充分展示当地地方古建筑图片,进一步来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期间,教师应及时为学生讲述保护、修复建筑结构的主要方法。最后,等到课堂教学活动基本结束后,授课教师可以预留 5-10min 的时间,鼓励并督导学生充分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将自己脑海中最美的建筑物动笔绘画出来,同时可引导学生成为建筑设计师,结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设计适量带有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美术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造想象力 [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包含的内容是相对较多的。在组织实施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针对性设计合理的美术教学策略,妥善融入适量的地方文化资源,确保学生在教师干预指导下能够对美术课程知识加深学习理解印象,同时,美术教师应积极借鉴并应用其他地区成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优化并调整教学措施后,确保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生逐渐接触到更多元、更全面的美术艺术元素,积极融入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具备较高审美素养、促进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创设诸多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淑贞 . 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J]. 文理导航 ( 下旬 ),2025,(04):19-21.

[2] 杨晓琴 .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J]. 新智慧 ,2023,(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