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媒体传播时代下地市级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与创新

作者

冀萍

济南广播电视台

一、技术嵌入治理:AI 驱动下的治理效能跃升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1] 数字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实现从“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治理模式”向“数据驱动的治理模式”转变,推动治理思维走向动态、进化式的迭代,为协同治理开辟崭新路径。

1. 智能生产与精准传播

2025 年 2 月 28 日,济南台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创新推出全国城市广电首个全流程 AI应用频道—“AI 时间”,依托 Deep Seek 等 AI 技术,济南台实现政策解读、舆情分析的自动化生产。例如,在济南市两会报道中,AI 系统实时抓取代表委员提案,生成可视化数据新闻,通过“天下泉城”客户端精准推送至市民端,使政策信息触达率提升 60% 。AI 泉观,通过数字人“北辰”“思萱”情感化语言风格解读民生政策,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泉城发布厅、一年四季·“泉”在济南 文旅发布等重大活动与主题宣传中,积极开展数字人评论、AI 短视频等精品内容创作,以数智化赋能新闻宣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济南台还运用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等新型报道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提升观众对社会治理的关注度和理解深度,为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奠定了坚实基础。济南台《有么说么》清明节系列短视频 AI 复原历史人物“乾隆严选”“曾巩开口说”“赵孟頫整活”,通过当下流行的古人咆哮式怼现代人,使原本存在于历史书上的古人立体丰满了起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治理理念,如曾巩的“民本思想”与当代民生服务结合,赵孟頫的艺术审美与城市美学规划呼应,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使社会治理议题获得年轻群体关注。

2. 技术赋能治理场景创新

融媒体节目《街道》将 AI 技术与基层治理结合,通过广电平台整合社区网格数据,实现“问题上报—智能分拨—处置反馈”全流程数字化。线上开发“街访”数字孪生平台,线下开展“邻里集市”,线上线下联动 收集民情民意,监测矛盾风险,智能匹配社区红人、文化达人、调解能手等“民间智囊”参与治理,让市井智慧重回治理主场,形成“技术监测—舆论倒逼—行政响应”的治理闭环。

二、平台重构参与:从“信息通道”到“共治枢纽”

济南台突破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局限,构建“线上 + 线下”协同治理平台,推动多元主体共治,在全国首创济南市社会治理全媒体中心,打造集《商量》《作风监督热线》《作风监督面对面》《共治》《有话好好说》《直通 12345》《交通进行时》《街道》等名节目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类节目带。

1. 泉城发布厅:权威叙事与情感共鸣的双向构建

“泉城发布厅”平台以“技术 + 仪式”的创新实践,既彰显主流价值的引领力,又释放社会参与的创造力,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数字化演绎[2]。

创新“短视频 + 情景剧 + 诗歌朗诵”多元形式,打造沉浸式发布场景,实现政策解读的艺术化表达,以柔性传播重塑城市认同。例如,虚拟主播“思萱”在济南公交品牌发布会上操控 AI 吉祥物“泉宝”,将公共服务品牌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相关话题 # 济南人的公交记忆# 登上微博热搜TOP3,带动市民参与城市文化共建。

此外,塑造城市治理品牌化,IP 化内容生产,平台通过“济南榜样”“泉城品牌”双子品牌,系统输出“出彩型干部”“最美教师”等228 个典型人物IP,全网传播量突破4.3 亿次。结合二十四节气策划《你就是春天》等主题视频,以城市美学提升市民归属感。

“泉城发布厅”通过情感叙事增强价值认同、技术赋能提升治理效能、多元协同构建共治格局、品牌化运作扩大社会影响,实现了从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建的治理转型,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济南样本”。

2. 《共治》节目:媒介化协商的制度化探索

山东省首档社会治理全媒体栏目《共治》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热点与难点,以媒体之力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栏目采取户外录制方式,把演播室搭建在问题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紧扣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市域资源,坚持多元治理,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方案。节目开设“市民—部门—专家”对话场域,采用“直播 + 弹幕”实时互动模式。收集社情民意、现场互动、让群众在“C 位”畅所欲言,与职能部门、专家学者面对面沟通互动,用“聚光灯”呈现各方诉求,用“大荧幕”通达社情民意。节目通过联动督办,为群众解题,保障现场群众充分话语权。此外,跟踪督办,促成问题解决,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提质升级。

三、内容凝聚共识:文化治理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内容生产塑造社会价值认同,济南台探索出“技术赋能内容—内容激活治理”的创新路径。

1. 数据新闻与沉浸式叙事

济南台《学习吧,青年!》节目中,由 AI 生成“党的二十大报告知识图谱”,用户通过互动答题解锁城市治理案例。例如,将“基层减负”政策转化为虚拟场景游戏,参与者通过完成任务理解政策内涵,节目累计吸引超 10 万青年参与,形成“政策学习—认知转化—行动参与”的价值传递链。

此外,济南台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积极对接多个企事业单位,持续开展 MG 动画、AIGC 短剧等精品内容创作,持续探索具有泉城特色的“传媒 AI+ ”业务场景。如,以济南人大吉祥物“仁仁、敏敏”为蓝本,创意推出数字播报员,全面赋能济南两会新闻宣传,对两会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呈现,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贴近人民、生动鲜活的融媒体作品,

为两会报道提供了强大的智能支持。

2. 市井叙事与情感治理

市井叙事与在地文化二者共同构成社会情感治理。市井叙事以平民生活为核心,通过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方言俚语、民俗活动等,将地域文化具象化;在地文化则为市井叙事注入真实依据与情感共鸣。在地文化的转化赋能是融媒传播、基层治理乃至产业变迁的内生动力,在重塑媒体内容生态的同时,构建起个体节点深度参与交互的新模式。

济南台基层服务全媒体节目《街道》栏目以 AI 修复历史影像、AR 技术再现老街风貌,结合居民口述史制作,联合文旅局推出“街道文化探秘”系列活动,从“千街一面”到“一巷一魂”,打造文旅 IP,以文化数据资产撬动文旅产业升级,探索“非遗 IP+ 数字科技 + 在地消费”的新经济模式,实现“治理-发展”双赢。在曲水亭街改造报道中,通过对比 30年前手绘地图与现状三维建模,激发市民文化保护意识,推动“微更新”方案采纳居民建议。情感治理通过唤醒集体记忆来构建情感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开发“街道故事”数字藏品,UGC(用户生成内容)驱动集体记忆重构,数字化叙事(如短视频、虚拟现实)则打破时空限制,使市井文化与在地文化触达更广泛群体。 如:平阴孝直“孝老敬亲”家族记忆,市民可上传老照片、口述史等素材生成个性化数字藏品,结合获评“中国最美家庭”的事迹,生成“孝行地图”导航系统,串联全镇孝道文化地标。让静态街景动起来,让历史文物与用户对话,打造文化宣传新场景。济南台“街道故事”数字藏品将“民间智慧”与“治理理性”巧妙融合,将广电音视频资源转化为可交互的文化治理工具,让居民通过共同创作达成文化共识,以文化柔性治理弥补刚性制度不足,以数字化创新激活传统资源,提升社区矛盾调解成功率,达到潜移默化的治理效果,最终实现文化赋能与社会共治的统一。

四、挑战与优化路径

1. 技术伦理风险及应对

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导致虚假信息、深度伪造内容泛滥。例如,AI生成的虚假政策解读、伪造的民生服务通知等,可能引发公众误解甚至社会恐慌。

济南台联合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算法治理研究基地”,制定《媒体 AI内容生产伦理指南》,明确禁止生成涉及公共政策解读的 AI 内容,对民生类信息实行“人工100% 复核”。

建立“AI 初筛 + 人工复核 + 闭环管理”三级审核体系,将审核结果自动生成报告,问题内容反馈至生产端进行修改,形成“识别-标注-修正”闭环,确保治理信息真实性。

此外,加强人机协同与人才培养。建设复合型团队,通过“数智创研中心”开展 AI 审核技术培训,提升审核员对算法逻辑的理解与干预能力。完善责任追溯机制,通过记录 AI审核操作日志,明确人机责任边界。在一些重大舆情事件中启用人工复核通道,确保最终决策权归属人工团队。

2. 参与效能瓶颈:数字鸿沟加剧治理排斥

根据 2024 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及关联数据,截至 2024 年12 月,60 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为 52.5% ,60 岁及以上非网民占非网民总体的37.4% ,主要障碍为“缺乏设备”( 42.1% )和“担心安全”( 38.6% )。针对部分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显著的现状,需要开发“银发友好型”治理平台,提供语音交互、线下代办等适老化服务。例如 济南台推出“泉城银龄通”系统,集成语音导航(支持方言识别)、大字版界面、紧急呼叫功能。在历下区试点中,老年人线上办事成功率从 17% 提升至 68% 。

济南台联合山东老年大学开设“智慧治理”课程,培训低龄老人成为社区“数字辅导员”;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银发服务站”,提供线下代办、设备租借等服务。

长效运营机制:媒体角色定位模糊与资源约束

政策导向与实践脱节导致媒体角色定位模糊、职能定位矛盾。城市台被赋予“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双重使命,但实际运行中仍以单向宣传为主,服务功能多停留在信息发布层面,缺乏与用户需求的深度互动。体制机制与能力建设滞后,进而缺乏行政权力协调跨部门资源整合,难以形成常态化合作,市场化运营能力薄弱,难以支撑长效服务。

探索“媒体 + 智库 + 基金会”模式,如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媒介化治理研究中心,共建“媒介化治理实验室”,开发“社会治理效能评估模型”,为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探索“公益 + 商业”可持续模式,设立“泉城社会治理创新基金”,通过公益创投支持优质项目。如“泉城发布厅”孵化的“社区议事厅”小程序,通过广告植入、数据服务实现营收,反哺治理平台运营。

五、结论

济南台的实践表明,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构建“技术—平台—文化”三维赋能体系:技术突破实现治理精准化,平台重构推动参与多元化,文化治理促进价值共识化。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媒体即治理”的本土化创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媒体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N]. 人民日报 , 2024-07-19(001).

[2]江南 .“泉城发布厅”启动就成“爆款”,凭啥? [EB/OL]. 城在北纬 36 度 ,2022-09-04.

[3]济南市委政法委(市平安办). 以《共治》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J]. 长安 ,2025(1): 12-18.

作者简介:冀萍、女 、中共党员、电视都市频道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