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字理识字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黄玲

仙桃市干河小学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与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方法的科学性。在识字教学中,字理识字法因其从汉字构形与理据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来源和演变,进而增强识记的深度和效率,逐渐受到教师与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教学实践案例,探讨了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主要从提高识字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汉字文化意识以及提升迁移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表明,字理识字法不仅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掌握大量常用汉字,还能促进学生对汉字结构与文化内涵的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同时也发现,字理识字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时间安排有限等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应通过教师培训、教材优化和多媒体技术辅助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字理识字法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小学识字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法;教学效果;语文教育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起步阶段,识字量的积累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直接决定了他们后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在短时间内需要掌握大量常用汉字。如果单纯依赖机械记忆和反复书写,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字理识字法作为一种结合汉字形、音、义的教学方法,通过揭示汉字的构形规律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从理性层面理解汉字的构造逻辑,从而加深记忆,提升学习兴趣。近年来,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字理识字法逐渐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然而,其实际应用效果如何,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通过分析字理识字法的教学特点,结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该方法在提升识字效率和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策略。

一、字理识字法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

1.1 字理识字法的理论基础

字理识字法是以汉字构形理论为依据,结合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造字法,揭示汉字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原理,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字理来记忆汉字。该方法强调汉字的形体特征与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了机械记忆的局限性,强调从理解到掌握的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具象化、故事化的学习方式更易接受。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与构形逻辑,学生不仅能记住字形,还能联想到其含义,形成深层次的认知印象。这种方法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有效提升识字学习的效果。

1.2 字理识字法的应用价值

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具有多重价值。首先,它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传统机械识记需要多次重复,而字理识字通过理性理解减少了重复记忆的负担,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汉字。其次,它能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讲述汉字起源和文化故事,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再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字理识字法能帮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此外,字理识字法还能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当他们掌握了汉字构形规律后,就能够触类旁通地识记更多新字,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1 提高识字效率的实践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实践中,字理识字法被广泛证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速度和准确率。教师在讲解“林”字时,往往会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指出“林”由两个“木”组成,并进一步引申为树木繁多的意思。通过这种形义结合的讲解方式,学生不仅能迅速理解字义,还能牢牢记住字形。与单纯的机械记忆不同,字理识字法注重揭示汉字的构形理据,使学生在掌握单个汉字的同时,逐渐熟悉其构词规律,从而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汉字认知模式,减少死记硬背的负担。大量教学实验表明,应用字理识字法的班级在识字正确率和掌握速度方面,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方法的班级,显示出该方法在提升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方面的独特优势。

2.2 增强学习兴趣与自主性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有限,若长期依赖传统的“读、写、抄、记”方式,往往容易感到单调和乏味,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效率。而字理识字法则通过图像、故事、演示等多样化形式,使汉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直观易懂。例如,在教学“日”字时,教师可以展示甲骨文、金文中“日”的演变形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汉字的象形来源与文化内涵,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仅被动接受知识,更是主动参与探索汉字奥秘的学习活动,课堂氛围轻松而富有互动性。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体验与自主识字能力,这不仅提升了识字效率,也为他们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培养文化意识与综合素养

字理识字法不仅帮助学生识记汉字,还通过字理的解读传递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例如,讲解“孝”字时,教师可以解释其上部为“老”,下部为“子”,意为子女对长辈的赡养和尊敬。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记住了汉字,还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通过字理识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与社会生活、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价值。

三、字理识字法在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字理识字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展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制约了字理识字法的推广。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汉字学知识储备,讲解字理时容易出现片面化或错误化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时间有限也是一大挑战。小学低年级课程安排紧凑,教师往往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量识字任务,导致无法深入展开字理教学,只能点到为止。此外,教材设计和教学资源不够完善,现有教材中关于字理的内容有限,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教师只能依赖自身积累和临时补充,增加了教学负担。再者,学生个体差异显著,一些学生能够通过字理迅速理解并掌握汉字,但也有学生在接受抽象解释时感到困难,需要更多图像和故事辅助。因此,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兼顾学生差异,是字理识字法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它通过揭示汉字构形规律,提升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文化意识和迁移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推广仍面临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时间有限和资源不够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加强教师在汉字学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提升其运用字理识字法的能力;同时,应优化教材内容,增加系统性和趣味性的字理知识;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与信息化手段,结合动画、游戏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字理识字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字理识字法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素养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小学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24):78-80.

[2]杨永梅.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J].成才,2024,(24):112-113.

[3]曾俊莉.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4):109-111.

[4]高倩.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刍议[J].小学生(中旬刊),2024,(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