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李雨芯 裴季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335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病变发生于脑部,患者在发病时不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而且预后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显著危害 [1]。因此,需在治疗的同时辅助康复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

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降低后遗症遗留率,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显著缓解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综合护理模式不仅能促进患者脑梗塞的运动功能康复,还能改善其预后,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

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往往仅提供基础随访,缺乏系统性的康复指导,难以满足患者长期康复需求。而家庭康复护理模式通过整合专业医疗资源与家庭支持体系,将康复训练延伸至居家环境,为患者提供持续、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3]。

王晓寒 [4] 等对入院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还采取家庭康复护理指导。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对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等指标做组间对比。经过评估两组患者均在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有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且观察组改善 / 提高效果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促使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核心是患者独立完成穿衣、进食、如厕等基础生活技能的能力。常规护理仅停留在告知注意事项层面,未提供具体技能训练方法,导致患者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家庭康复护理在生理层面,通过提升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对身体的掌控感;定期心理疏导与家庭支持网络缓解负性情绪,提升康复信心[5]。

二、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效果

脑梗塞作为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冲击不止体于躯体功能的残疾。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梗塞之后一个普遍且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老年脑梗塞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并非单一症状,而是涉及多个认知领域,具体症状与脑梗塞的部位、体积、数量以及患者的基础认知水平、年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主要的表现主要涉及记忆、言语、执行、计算等认知域损伤,其表现与梗死部位直接相关(如海马梗死影响空间记忆,前额叶皮层梗死影响注意力与执行能力),且严重程度受年龄、梗死面积、神经元损伤等多因素影响,可能逐渐好转,或进展为痴呆。[6]

这些问题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加重家庭照护负担。常规护理模式多聚焦于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和生活照料,缺乏针对认知功能的系统性干预,而康复护理通过个性化训练方案,可促进脑部神经功能重塑,为认知功能恢复提供针对性支持。[7]

对于康复护理改善认知功能的关键干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专项认知训练和综合协同干预。

对于专项认知训练,可以分为记忆与注意力训练。采用卡片记忆法、数字接龙等方式强化记忆保留能力,通过李一新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反复的卡片刺激训练,观察组患者的记忆提取速度相较于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提升。[8] 在袁丽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康复组患者在心算、数字鉴别、双字词认知等方面的测试得分均高于常规组( P<0.05 )。[9]

在言语功能训练上,范晓燕的研究指出:对于言语障碍的患者应总是早期语言训练,首先进行发音训练,要对患者的发音进行纠正,后进行字的训练再过渡到单词短语的训练。同时可以采用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辅助训练[10]

对于综合协同干预,可以分为心理干预、肢体与认知联动训练和日常场景训练。对于心理干预,可以针对患者因为认知障碍产生的焦虑、自卑情绪,通过成功案例分享、家属支持陪伴等方式来环节负面情绪。通过兰莉的研究发现:试验护理组满意度达到 94.74% ,高于对照组的 78.95% ,可以间接看出康复护理的干预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有正向作用。[11]

肢体与认知联动训练:将肢体活动与认知任务结合,如站立平衡时配合拉绳、提物等动作,过程中融入简单认知判断(如选择拉绳方向、判断提物顺序),王建琴等发现该模式可激活大脑多个功能区,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认知功能评估指标对比中康复组均高于常规组。[12]

在日常场景训练中,康复护理强调将认知融入基础日常生活。通过模拟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强化认知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范晓燕的研究中: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81.49±6.02 分)高于对照组( 72.25±5.11 分)( P<0.05 ),证明该训练对于认知功能的训练和实际应用有促进作用。[10]

对于康复护理对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认知评分上看,丁玉兰通过MMSE 量表统计得出:接受康复护理的试验组认知功能评分( 22.86±3.64 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19.24±2.88 分)。[13] 蔡秋艳的研究也证实观察组在基本认知能力得分中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7]

沈洁等通过 Bathel 指数评估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评分( 89.51±3.67 分)高于对照组( 76.94±4.28 分)( P<0.05 ), 表明认知功能改善可以直接提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14] 郭喜玲的研究同样表明: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82.56±6.14 分)优于常规组( 73.36±5.24 分),两者有正相关的联系。[15]

康复护理通过专项认知训练、心理干预以及多维度协同策略,可以改善老年脑梗塞患者的记忆力、语言能力等认知维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同时可以协同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为认知功能恢复提供有效支持。[9][11]

三、结论及展望

老年脑梗塞患者通过系统化康复护理(多学科协作 + 早期干预 + 长期管理),能在功能恢复、心理调适及并发症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需注重个体差异和持续随访。未来可结合智能康复设备(如 VR 训练)进一步优化干预手段, 通过家庭支持和社区康复,帮助患者重建社交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博.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5):537-538.

[2] 邓婷 , 朱凯凤 , 徐丹清 , 等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 影 响 [J]. 中 国 冶 金 工 业 医 学 杂 志 ,2025,42(04):404-405.DOI:10.13586/j.cnki.yjyx1984.2025.04.051.

[3] 李洁嫦,麦汝娟,曾秀霞,岑礼燕 . 互联网模式联合家庭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效果分析 [J]. 中外医疗,2024,43(30):142-146.

[4] 王晓寒 , 吴肖珂 , 张利 . 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36(08):1017-1019.

[5] 郑雪梅,张静 . 脑卒中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 ( 上旬刊 ),2023,30(04):15-18.

[6] 尹晴 , 杨利 . 脑梗死相关认知障碍机制 [J]. 中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24,49(10):1692-1699.

[7] 蔡秋艳 . 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44):285.

[8] 李一新 . 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认知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019,19(03):239.

[9] 袁丽 . 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J]. 中外医疗,2017,36(20):156-158.

[10] 范晓燕 . 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J]. 智慧健康,2022,8(24):225-229.

[11] 兰莉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影响 [J]. 医学信息,2019,32(15):187-188.

[12] 王建琴 . 观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影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84+87.

[13] 丁玉兰 . 观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应用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影响分析 [J]. 心理月刊,2018(10):124.

[14] 沈洁 . 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探讨 [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165-166.

[15] 郭喜玲. 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认知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