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古诗词联想教学研究

作者

王秀微

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 547000

引言:

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有重要作用,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情感和智慧。在当下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传统古诗词教学方法亟待改变,联想教学是有效手段,它能架起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联想中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古诗词联想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深化知识理解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学生单凭字面意思无法体会其中深层含义,联想教学能引导学生冲破文字束缚,探寻诗词背后的文化,历史等知识,通过联想,学生可把诗词里的意象,典故同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更透彻地领悟诗词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时,学生初次阅读,也许只是停留在对词句表面的认识上,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当时的时代情况,军阀混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之类的,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受。毛泽东词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联想使得学生不会孤立地对待诗词,而是把它放进广袤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激发思维活力

联想教学促使学生冲破传统思维束缚,从各种角度去领悟诗词含义,在联想进程里,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诸多思维形式彼此交融,互相撞击,从而激活了思维的活跃性,学生能够依照诗词所描绘的情形,在脑海当中塑造起独有的画面,并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进而形成更新思维的能力。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氓》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去联想女主人公内心发生改变的历程。学生通过联想,从女主人公恋爱时的甜蜜,婚后的痛苦直至决然离去等不同时期入手,剖析她的性格特征以及感情上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以持续扩展,由对文本浅显的认识逐渐提升到深层次的分析,思维的活跃性被彻底激发出来[1]。

(三)增强文化自信

古诗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联想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古诗词里的文化韵味,感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当学生领悟到古诗词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增进文化自信。在学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时候,引领学生联想到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但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态度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追求。学生在联想之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越发坚定文化自信。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古诗词联想教学研究的策略

(一)意象联想

意象是古诗词中寄托诗人情感的形象,意象联想策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诗词中的意象,联系生活实际、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展开联想,挖掘意象背后蕴含的情感。通过意象联想可以让学生跨越时间空间,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词主旨。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一句出现“玉露”“枫林”“巫山巫峡”等意象。教师引领学生去联想秋天的景象,促使学生回想自己生活里秋天树叶掉落,世间一片萧条的情形,从而体悟诗人描写这些意象时心中的悲伤。学生通过意象联想,体会到了诗人处于动荡时局之中的孤单,哀愁以及对家乡的想念之情 [2]。

(二)情境联想

教师创设与古诗词有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联想感受诗词中的场景和情感。情境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还可以是角色扮演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词的情景,更好地理解感悟诗词。

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张秋雨绵绵,长亭送别的图,创设一个类似于词中所描述的离别情境。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当成词里的男男女女,想到就要在这个场景下离别,学生在联想中感受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份难舍难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那份离别的愁苦,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一场离别,感受到了词中蕴含的情感。

(三)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策略就是把两首或者更多首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存在相同点或者相异处的古诗词放到一块儿,促使学生展开对比联想。通过比较剖析,学生可以更为清楚地领会诗词各自的特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差别,从而拓展自身的认知范围,加强对诗词的领悟和品鉴水平。

当我们要学李白《将进酒》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老师会引领学生去做对比联想,从主题上来讲,这两首诗都抒发了对人生的慨叹之情,不过表现手法却有所区别,《将进酒》里面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出一种豪放洒脱又及时行乐的心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的语句,则勾勒出赤壁那雄伟险峻的景色,体现出苏轼豪迈奔放的词风。学生通过这种对比联想,可以很好地区分这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而且也会提升自身对于诗词的审美鉴赏水平[3]。

三、结论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古诗词联想教学意义非凡且价值显著,联想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知识、思维以及文化自信等多个层面均有所提高,意象联想、情境联想、对比联想等联想策略,给古诗词教学赋予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人教版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引领学生积极展开联想,从而让古诗词教学焕发出新的光芒,帮助学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美元. 水之美文之魅——高中语文古诗词中的“水意象”教学举隅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5,(04):22-25.

[2] 周一帆 .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N]. 科学导报 ,2025-04-09(B02).

[3] 顾蕴华 . 高中古诗词吟诵教学探微 [J]. 现代教学 ,2025,(0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