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产出导向法融人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任建勤
福建省光泽县第二中学354100
1 引言
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和家国情怀至关重要。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强调以产出为导向,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思政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探索产出导向法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产出导向法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2.1 契合课程思政要求
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产出导向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产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与文化、社会相关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例如,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题进行写作,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2 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产出导向法以产出为目标,驱动学生学习输入材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2.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产出导向法要求学生完成各种产出任务,如口语演讲、写作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完成产出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和表达,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产出导向法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3.1 明确教学目标,融入思政元素
。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应涵盖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体现对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引导。例如,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设定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对相关理念的理解与认同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引领与语言能力培养的统一。此外,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能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设计、任务安排和评价标准提供方向,确保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
3.2 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资源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既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又能有效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现行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和社会现象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授涉及环保、科技发展的课文时,可引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或科技创新成就的相关案例,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内容优化的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又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
3.3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产出实践
产出导向法强调以实际产出为目标,推动学生主动输入和内化语言知识。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产出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输出。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如主题演讲、辩论赛、角色扮演、写作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围绕具有思政意义的主题展开讨论与表达。例如,围绕“青年责任与担当”这一话题,开展小组讨论并进行英文展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能引导他们思考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使命。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互动,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而实现语言能力提升与思政教育的双向促进。
3.4 完善评价体系,关注思政成效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构建多元化、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不仅要评估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和产出能力,还要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包含语言准确性、逻辑表达力、观点正确性等内容的评价标准,尤其要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否展现出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激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觉提升思政素养,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4 产出导向法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成效
4.1 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政素养同步提升
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通过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如主题演讲、英语写作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完成这些产出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还锻炼了逻辑思维和综合表达能力。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任务设计中,例如围绕“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主题开展讨论或写作,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语言能力与思政素养的同步提升。
4.2 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产出导向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显著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传统英语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产出导向法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实现知识内化和语言输出。这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4.3 促进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产出导向法为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该教学法强调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思政元素的产出任务,如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等,使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语言学习过程中。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力。同时,课程思政的引入也让英语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和育人价值,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产出导向法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还有效推动了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评价体系,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营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刘丹青.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3.
[2]倪彬杰,王洪刚.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 Unit 4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阅读部分为例[J].英语教师,2022,22(14):119-1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