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与落地执行路径探讨
马俊
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一、引言
基层安全管理作为组织安全的关键环节,其水平直接影响全局安全。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强化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并确保其实施,对预防事故、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极为关键。尽管基层安全管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诸如制度执行不力、员工安全意识薄弱、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但深入研究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及其实施策略,对于应对现实挑战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二、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要点
(一)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框架是基层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需依照国家法律和行业标准,结合基层实际,建立包括安全责任、操作指导、风险排查、应急响应在内的全面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需明确规定安全流程、规范和标准,以保证安全管理有据可依。比如,设立详尽的设备操作指南,详细说明设备操作、维护、停机等各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警示,为员工提供操作指导。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进展和形势变化,应及时调整和优化制度,保持其时效性和适用性。
(二)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机制
落实安全责任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要建立健全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以及每个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等方式,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将安全责任履行情况与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挂钩,对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严肃问责,促使各级人员切实履行安全职责。
(三)强化安全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基层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应建立科学的风险辨识与评估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对基层单位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例如,对于高风险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采取封闭管理等工程技术措施,并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现场监督管理。同时,建立风险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变化情况,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四)加强安全培训教育
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是防范事故的关键措施。应当设计一套全面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方案,针对不同职位和层级的人员进行定制化培训。培训内容需涵盖安全法律、基本常识、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理等。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包括讲授、实地展示、案例研究和模拟训练,以增强培训成效。比如,通过举办火灾应急演练,让员工实际操作逃生和灭火流程,提升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此外,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测试,以保证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落地执行路径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在推进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中,一个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至关重要。该小组不仅由单位一把手牵头,更汇集了各部门负责人作为骨干成员,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决策和执行团队。领导小组肩负着对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和推动实施的重任,他们不仅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责任分配,而且还定期召开会议,深入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及时调整策略,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小组还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以此形成工作上的强大合力,确保每一位负责人都能够亲自参与到工作中去,带头执行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所有工作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标准化监督考核机制,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安全责任落实情况、风险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定详细的监督考核标准,明确考核指标和评分方法。采用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监督考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形成闭环管理。将监督考核结果与绩效奖惩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三)推动全员参与
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依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栏、内部出版物、会议等渠道,广泛传达安全管理标准化的意义和目标,提升员工的认识和参与意愿。举办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打造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促使员工自发遵循安全规则,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同时,设立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对在安全管理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四)借助信息化手段
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强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执行效果和标准。构建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对安全制度、操作流程、风险数据、隐患整治以及教育培训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平台,迅速发布安全通告和预警信息,便于员工查阅相关信息。运用移动设备,简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报告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分析系统数据,能够迅速识别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为决策制定提供支持。
结语
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一项持续且复杂的工作,涉及多层面的协同推进。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界定安全职责、加强风险预防和提升教育培训,稳步推进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同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监督评估、促进全员参与和运用信息技术,保障安全管理标准化在基层得到有效实施。唯有如此,才能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避免安全事故,为基层单位的稳定增长提供安全保障,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面对未来,随着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与实施也需不断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挑战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思远, 王志刚. 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与落地执行路径探讨[J].安全与管理, 2021, 27(4): 45-48.2. 刘晓峰, 张华. 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策略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10): 112-115.3. 李明, 赵文博. 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与执行路径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 16(4): 76-79.4. 王丽娟, 高峰. 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与落地实施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9): 102-105.5. 张晓东, 刘丹. 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与执行效果评价[J]. 安全与防护, 2018, 15(2):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