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沟通技巧
龚可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200
引言
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做好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可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在科学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度,并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内化。同时,一并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高校思政辅导员优质对话的基础上,降低学生的防御反应强度,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从而为后续工作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因此,在现代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还需要切实做好科学的沟通技巧建立。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一,时间资源配置失衡。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开展需要同时面对大量学生,这使得高校思政辅导员很难把握个体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求,影响了个体学生沟通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碎片化的沟通方式也不利于高校思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连接,需要做好分层分类的精准沟通模型构建。其二,反馈机制缺失。在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反馈机制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尚未能够做好现有沟通中的有效闭环,缺乏谈话完成的后续跟踪,且同样存在问题解决的完整度不足问题。
二、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沟通技巧
(一)倾听先行,建立信任基础
其一,认知性倾听的层次化处理。在高校思政辅导员倾听学生表述时,需要建立信息接收的三级处理流程。在初级处理流程中,对学生沟通中的事实要素进行重点提取。在中级处理流程中,做好学生的情感倾向识别。在高级处理流程中,开展价值观映射。其中,针对每一个具体层级均需要做好对应神经语言程序学锚点的设置。如在事实层中主要开展关键词记录,在情感层中主要开展微表情解码,在价值层中主要进行话语模式分析。通过以上结构化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出现信息理解碎片化的问题,确保认知加工的完整性。其二,回应反馈的镜像技术。在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对“三维反馈模型”进行开发。其中,针对语言维度主要对同义转换交替策略与原词复现策略进行应用,在副语言维度中主要针对高校思政辅导员的音调匹配度进行控制,在体态维度中主要做好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动作同步率保障。通过以上多通道镜像的构建,更有利于形成浅意识层面的认同感构建。但是,同样需要避免过度的模仿,从而造成机械感问题,需要做好一定程度个性差异的把持。
(二)语境适配,灵活切换话术
其一,语域识别的多维模型。在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需要针对多个维度的与域分析框架进行构建,同时关注教育背景、地域文化、专业领域、代际特征、心理状态。同时,针对以上每一个维度一并做好具体识别指标的下设。例如,在教育背景维度中可针对比喻偏好进行下设,常见如文科生多使用文史典故、理科生多使用物理隐喻。在地域文化维度中则需要把握好禁忌语差异,确保实时语域评估误差的有效控制。其二,术语通俗化的降维策略。组织开展知识转化的“三步处理法”。在第一步中主要聚焦概念解构方面,针对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的专业术语做好基本元素的拆解。在第二步中主要对生活锚点进行找寻,做好与日常生活经验连接的有效构建。在第三步中主要开展重组表达,合理运用具象动词,做好抽象名词的替代。其中,针对以上整个过程也需要保障其原概念的完整逻辑,控制好失真率。其三,多模态表达的整合原则。在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需要做好表达模态的有效控制,针对语义内容需要保障决定的准确,针对语调、节奏、停顿等声音要素需要保障情感匹配,针对表情、姿势、距离等视觉信息需要做好情境协调。针对以上三种模态主要采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实现底层视觉信息的优先配置,中层声音的要素次子与顶层语言内容的最后校准。
(三)提问引导,激发主体思考
其一,认知支架的搭建技术。做好问题链的“三维梯度”设计。其中,针对水平维度主要开展话题拓展教育,针对垂直维度主要促进思维的深化,针对时间维度则需要做好逻辑递进的构建。同时,聚焦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节点做好思维支点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假设支点、比较支点、溯源支点等,构建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完整认知脚手架。其二,元认知提问的触发机制。对促进自我监控的四类元问题进行开发设置。首先是计划类问题,如提问学生“你准备怎样思考这一问题”。其次是监控类问题,如提问学生“当下的思路是否与目标发生了偏离”。再次是评价类问题,如提问学生“当前所制定方法是否有效”。最后是调节类问题,如提问学生“需要针对哪些策略进行调整”。其三,思维盲区的照明方法。高校思政辅导员可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采取“反向提问法”,暴露出学生的认知局限。具体而言,教师可要求学生针对对立的观点进行阐述,如思考“反对者会怎样表达”,或者是针对极端的情况进行描述,如“放大十倍后会是怎样的”,以及设想时间维度,让学生思考“十年后怎么看”。通过以上多维照射的沟通方式,可更精准的显现学生的盲区,但需要做好强度控制,避免出现学生的防御反应。其四,思维突破的催化策略。在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可采取“悖论提问”的方式,实现学生思维定势的打破,可为学生制作认知冲突,对非常规视角进行设置,以及引入跨界类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中,掌握科学的沟通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有着多方面意义,包括但不限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建设辅导员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提供危机干预指导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在实际沟通中,需要同时把握专业化互动范式、结构化技能体系以及情境化应用艺术。对此,文章主要从倾听先行,建立信任基础;语境适配,灵活切换话术等方面切入,助力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可取得理想效果,并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陆海兰.现代职业教育,2018(19)
[2] 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艺术. 朱战海.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
[3] 浅谈师生间的沟通艺术. 薛茗月;湛志华.人才资源开发,2017(08)
[4] 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艺术. 曹园园.法制与社会,2009(24)
[5]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焦美玲.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6] 辅导员,你该如何说——辅导员工作情境下的沟通艺术. 赵敏.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23)
[7]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徐冬冬.黄河之声,2007(10)
[8]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徐冬冬.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9] 心理疏导在高校辅导员 班主任沟通艺术中的应用研究——以与网络成瘾学生沟通为例. 冯广辉.延边党校学报,2009(05)
[10] 沟通无极限 交流无障碍——浅议辅导员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苏天从.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05)
作者简介:龚可(1996.7—),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人,机械与工程学院担任专职辅导员,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雕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