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生命教育融于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作者

王木兰 白俊杰通讯作者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引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压力,部分学生出现生命意识淡薄、价值观扭曲等问题。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思政教育则侧重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在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丰富思政教育内涵、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高校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1 生命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生命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多数高校未将其作为独立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仅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应急演练等零散形式开展,难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教育内容侧重于生命安全知识传授,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深层次内容挖掘不足,导致学生难以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思政教育现状

思政教育在高校育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实践中也面临挑战。教学方式上,部分教师仍以传统讲授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思政教育在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体验和需求方面存在欠缺,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生命教育融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1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的融入为思政教育增添了新的内涵。将生命的独特性、有限性等理念与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情感需求,能让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中的挫折与困难,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引导,促进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生命教育融于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1 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

1.1 优化课程设置

将生命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增设生命伦理、生命价值等专题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发展的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同时,开发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1.2 整合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课程界限,对生命教育和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革命先烈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使学生在感受爱国情怀的同时,理解生命的崇高意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挑战。

2 创新教学方法

2.1 运用案例教学法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命教育案例,结合思政教育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如以校园内发生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和谐理念,深化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

2.2 开展体验式教学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珍贵和责任。例如,组织学生参与 “生命急救模拟演练”,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脆弱,培养其急救技能和生命保护意识;开展 “关爱孤寡老人” 志愿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1 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养

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加生命教育专题培训,邀请生命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开展讲座和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方法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3.2 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跨学科教师交流平台,组织思政教师与生命科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共同探讨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交流合作,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开展融合型实践活动

4.1 组织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主题活动。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奠革命先烈,引导学生缅怀先烈功绩,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世界艾滋病日开展防艾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生命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2 推进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乡村支教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生命个体,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生命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结论: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育人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融合型实践活动等策略,能够有效实现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二者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裴波.试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生命教育"的五个相结合[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1(4):3.DOI:CNKI:SUN:CQZB.0.2012-04-031.

[2]蒋少容.新时代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评《生命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23, 43(8):F0003-F0003.

[3]尹铁燕.试论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 2021(2014-4):8-10.

课题项目:2023 年自治区“十四五” 规划课题;课题编号:NGJGH2023444

作者简介:王木兰(1981 年 2 月)女、民族: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职称:中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